2015届贵州贵阳市普通高中高三8月摸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8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棉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器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材料二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背景及其早期的发展特点。(4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8分)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制衡。
2013年10月1日,由民主党把持的参议院和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未能就政府预算达成一致,政府拿不到办公经费,部分部门只能哲时关门。其实,两党的分歧焦点是奥巴马医改法案。共和党试图通过给政府预算附加条件来阻挠医改实施,民主党则坚持预算是预算,医改是医改。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和《国会预算暨截留控制法案》规定:“任何全权预算支出必须通过相应的年度政府支出预算案的支持方才有效”。自1976年美国国会预算程序正式执行以来,美国政府临时关门过18次,最少的1天,最多的达21天。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政府的五项治权要受国民的选举权、创制权、弹劾权和复决权制约。这种五项治权与四项政权完美结合的宪法才是理想的宪法。
孙中山还认为:“《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故余自六年至今,奋然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制宪者们设计的“有衡”政治制度的内容。简述孙中山对中国建立民主政府的认识。(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拥护《临时约法》的原因。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看,你如何评价美国屡次关门事件。(7分)

2.单选题(共15题)

4.
《罗马法》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一规定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B.效益优先的原则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
托克维尔曾写道:“他们着手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结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力,每个公民作为个人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对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阅历和品德;对后者,则要求具有忠顺奴役的品质。”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
A.民主政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C.行政权力对立法权的过度干预
D.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激烈争斗
6.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B.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D.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7.
《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表示:“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至进京换约,如能尽力阻止,更属妥善。”咸丰皇帝的这番话表明(   )
A.英法“进京换约”的要求是不正当的
B.清政府实行强硬的反侵略外交政策
C.外国公使“驻京”是危害最大的条款
D.清政府受传统外交体制的束缚
8.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确定开展土地革命B.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纠正右倾错误路线D.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
据统治,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 “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的口号。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华北和华东的农业基础良好
B.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人民被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11.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12.
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中国有“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对法国而言,与中国建交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
A.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联合国的军事、经济制裁
C.实现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冲破美苏两极对峙的坚冰
13.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14.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15.
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 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B. 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C. 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D. 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16.
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7.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18.
恩格斯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3.选择题(共17题)

19. 按要求写单词
20. 按要求写单词
21. 请勿践踏草坪。
22.“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得到或给予“欣赏”的时刻。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启发呢?请你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②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23.“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得到或给予“欣赏”的时刻。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启发呢?请你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②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24.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25.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26.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27.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28.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29.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30.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征服

    有一劫犯在抢劫银行时被警察包围,无路可退。情急之下,劫犯顺手从人群中拉过一人当人质。他用枪顶着人质的头部,威胁警察不要走近,并且喝令人质要听从他的命令。

    警察四散包围,但不能离去。劫犯挟持人质向外突围。突然,人质大声呻吟起来。劫犯忙喝令人质住口,但人质的呻吟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痛苦的呐喊。

    劫犯慌乱之中才注意到人质原来是一个孕妇,她痛苦的声音和表情证明她在极度恐吓之时马上要生孩子了。鲜血已经染红了孕妇的衣服,情况十分危急。

    一边是逃跑和漫长无期的良心谴责,一边是一个即将出生的生命。劫犯犹豫了,选择一个便意味着放弃另一个,而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比艰难的。四周的人群,包括警察在内都注视着劫犯的一举一动。

    终于,劫犯缓缓举起了枪——他将枪扔在了地上,随即举起了双手。警察一拥而上。围观者竟然响起了掌声。

    孕妇已不能自持,众人要送她去医院。已戴上手铐的劫犯忽然说:“请等一等,好吗?我是医生!”警察迟疑了一下,劫犯继续说,“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请相信我!”警察终于打开了劫犯的手铐。

    一声洪亮的啼哭声惊动了所有人,人们高呼万岁,相互拥抱。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人们向他致意,忘了他是一个劫犯。

    警察将手铐重新戴在他手上,他说:“谢谢你们让我尽了一个医生的职责。这个小生命是我从医以来第一个从我枪口下出生的婴儿,他的勇敢征服了我。我现在希望自己不是劫犯,而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有时罪恶会被一个幼小的生命征服, 因为他强大,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需要生存权利的生命而已。生命的征服就是如此简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市,时间是1999年7月25日。

32.She is picking the apples.
33.We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
34.now, must , the , street , you , cross, not (.)
35.stop, for , red , light, the , must , you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