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并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
(1)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析造成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趋势的原因。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摘自《中英经济对比》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英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
年代 | 中国的小麦价格 | 英国的小麦价格 |
1701——1710 1711——1720 1721——1730 1731——1740 1741——1750 1751——1760 1761——1770 1771——1780 1781——1790 1791——1800 | 25.20 24.17 23.34 26.16 29.88 42.74 44.96 29.73 42.01 51.29 | 65.20 68.21 61.60 55.76 46.08 63.05 73.44 84.19 88.21 138.56 |
(1)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析造成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趋势的原因。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摘自《中英经济对比》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英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明州地处东南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宋代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在宋代对外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浮化三年(992年),两浙路市舶司迁至明州,其对外贸易地位迅速上升,明州市舶务一度成为两浙地区唯一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直到南宋灭亡。宋代时明州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迅速崛起,大规模兴修水利,为明州商贸活动提供了保障,也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隋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唐代又开凿了宁波到杭州的杭角运河,明州经济腹地更加扩大了。浙东运河的开通,使明州实际上成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加强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扩大了明州的经济腹地。
——摘编自朱爱武《宋代明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叶外贸易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新式工厂制度所带来的高效率,莫定了上海在中国近代经济中的地位,成为贸易重心巩固的物质基拙。19世纪60年代,外资保险公司、批发公司、拍卖市场、期货交易等新型组织形式和交易手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导致其他区域的交易市场向上海转移。中外商人在租界内的活动摆脱了中国传统政策的约束,促进了资本的流入及各类近代企业的兴办。与此同时,上海一方面作为新开放的口岸,社会风尚受传统势力束缚较少,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较为理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西方人进入上海的预期风险。上海又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其易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而加速了正式的及非正式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孙玉琴《简述近代上海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州和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明州和上海的发展轨迹,概括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宋代明州地处东南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宋代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在宋代对外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浮化三年(992年),两浙路市舶司迁至明州,其对外贸易地位迅速上升,明州市舶务一度成为两浙地区唯一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直到南宋灭亡。宋代时明州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迅速崛起,大规模兴修水利,为明州商贸活动提供了保障,也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隋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唐代又开凿了宁波到杭州的杭角运河,明州经济腹地更加扩大了。浙东运河的开通,使明州实际上成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加强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扩大了明州的经济腹地。
——摘编自朱爱武《宋代明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叶外贸易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新式工厂制度所带来的高效率,莫定了上海在中国近代经济中的地位,成为贸易重心巩固的物质基拙。19世纪60年代,外资保险公司、批发公司、拍卖市场、期货交易等新型组织形式和交易手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导致其他区域的交易市场向上海转移。中外商人在租界内的活动摆脱了中国传统政策的约束,促进了资本的流入及各类近代企业的兴办。与此同时,上海一方面作为新开放的口岸,社会风尚受传统势力束缚较少,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较为理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西方人进入上海的预期风险。上海又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其易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而加速了正式的及非正式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孙玉琴《简述近代上海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州和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明州和上海的发展轨迹,概括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采取“官督商办”形式。……企业虽设有商董,但实际上,这些商股代表“全以官派行之”。就分配制度来看,“官督商办”企业普遍采取“官利”形式,规定自股东入股之日起,不论盈亏,每年都必须按规定向股东支付固定利息。随着1883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近代中国第一次“公司热”便开始退潮,“官督商办”企业也逐渐成了洋务派官僚的私产。
第一部《公司法》颁布后,“公司热”再次掀起。……公司制的有限责任、短期内迅速筹集资本及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等优点,更能适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公司的股权结构和高层管理人员安排方面,都体现出更为浓厚的家族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家族公司通过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演变成国营企业。
——摘编自周春平《论近代中国公司制演变过程》
材料二1992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舆论环境逐渐放松,下海经商的规模不断扩大,终于在90年代迎来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商浪潮。……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提到:“陈东升,1992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宏观经济,下海创嘉德拍卖公司,他还募资创办泰康人寿保险公司;陈东升的大学同学、任职于中南海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毛振华于第二年下海创办中国第一家评估公司——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在物资部对外合作司工作的田源是比他俩高三届的校友,他是政府系统中对期货最有研究的专家,于1992年底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原军医大学教授赵新先凭借自己的知识研制出“三九胃泰”并在深圳开始创业;在惠州,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李东生在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里开辟自己的工厂,与香港人合作生产录音磁带,这家工厂日后就发展成为赫赫有名的家电公司TCL。
——吴楠《改革开放后的下海经商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两次“公司热”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1992年“公司热”出现的原因与特点。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公司热”的认识。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采取“官督商办”形式。……企业虽设有商董,但实际上,这些商股代表“全以官派行之”。就分配制度来看,“官督商办”企业普遍采取“官利”形式,规定自股东入股之日起,不论盈亏,每年都必须按规定向股东支付固定利息。随着1883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近代中国第一次“公司热”便开始退潮,“官督商办”企业也逐渐成了洋务派官僚的私产。
第一部《公司法》颁布后,“公司热”再次掀起。……公司制的有限责任、短期内迅速筹集资本及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等优点,更能适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公司的股权结构和高层管理人员安排方面,都体现出更为浓厚的家族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家族公司通过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演变成国营企业。
——摘编自周春平《论近代中国公司制演变过程》
材料二1992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舆论环境逐渐放松,下海经商的规模不断扩大,终于在90年代迎来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商浪潮。……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提到:“陈东升,1992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宏观经济,下海创嘉德拍卖公司,他还募资创办泰康人寿保险公司;陈东升的大学同学、任职于中南海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毛振华于第二年下海创办中国第一家评估公司——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在物资部对外合作司工作的田源是比他俩高三届的校友,他是政府系统中对期货最有研究的专家,于1992年底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原军医大学教授赵新先凭借自己的知识研制出“三九胃泰”并在深圳开始创业;在惠州,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李东生在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里开辟自己的工厂,与香港人合作生产录音磁带,这家工厂日后就发展成为赫赫有名的家电公司TCL。
——吴楠《改革开放后的下海经商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两次“公司热”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1992年“公司热”出现的原因与特点。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公司热”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0题)
4.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5.
下表为周恩来某一天的行程安排,这些外交活动的内容表明当时他正在参加
时间(7月17日) | 外交活动 |
上午10点 |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
中午11:40 |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
下午1点起 |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 |
下午16:50 |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C.联合国大会 | 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6.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
7.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 | B.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 |
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 | D.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
9.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登了本省55名厂长、经理联名写给省委、省政府的一封公开信(见下图)这封公开信很快轰动全国。厂长、经理们的“呼吁”源于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
B.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 |
C.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入人心 |
10.
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
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
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
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 |
11.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
B.否定了君主制度 |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
12.
19世纪一位英国学者在著作中写道:“如果整个人类,除一人之外,意见都一致,而只有那一个人持相反意见,人类也没有理由不让那个人说话。正如那个人一旦大权在握,也没有理由不让人类说话一样。”据此推断此著作最有可能是
A.《论自由》 | B.《论法律》 | C.《论道德》 | D.《论平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