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陵县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83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7/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思想和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材料二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
请回答:
(1)试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2)材料二中“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内涵是什么?请以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加以说明。
(3)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2.
   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只有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极其特殊的原因,才能解释作家们的事业,以及这项事业的成功。伏尔泰精神久已问世,但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四 要充分体现国家软实力的精神力量的强大,则需要一流哲学家的智慧和一流思想家的引领。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

(1)董仲舒、朱熹是怎样“建造”新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士大夫群体“先觉”“先行”的表现和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家是如何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

2.单选题(共11题)

3.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戏称为“围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下列各项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高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就是网上交流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4.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加拿大客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并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在计划经济时代,此语一出,石破天惊!这些言论( )
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C.是在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
D.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5.
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6.
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于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
A.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
B.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
C.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
D.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
7.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唐代文化的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宋代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相对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下列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④
8.
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9.
到18世纪基督时代为止,世界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已有一千年了,然而,在18世纪,人们离开了原始的生活基地,进入到从未梦想过的新天地。这场革命在19世纪还未结束之前,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刘易斯·芒福德写道:“机械学成了新宗教,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救世主。”“这场革命”是指( )
A.工业革命B.经典力学
C.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
10.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11.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与此人相关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
12.
***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国民革命军建立
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3.
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风景画法……诸家多作风景画,而有设色鲜明与直接野外写生之二大特点……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这里的“风景画法”应属于。
A.现实主义画派
B.浪漫主义画派
C.印象主义画派
D.现代主义画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