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材料 封赠制是指官员的亲属可获得相应官职和封号的制度。元朝封赠制是推行汉法的结果,武宗即位后,使其制度化。宋时高级官员的亲属才能被封赠,元代一品至七品的官员均可封赠。在宋朝凡是属于同一封赠等级的官员,亲属受封的官职是固定的,而元朝“每遇子孙升品,其父祖随迁,母妻同”,同时监察御史有“体察”之责,“若有诈冒不实,并行追夺”,还规定“妇人因夫、子得封者,不许再嫁”等。宋朝封赠一般是“通大礼”方许申请,元朝则规定正从七品至正从六品,止封一次,升至正从五品,封赠一次。升至正从四品,封赠一次等。当时的儒者评价封赠“使居执役者,明见赃吏之被祸,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孥,尽不免于戳辱;又见廉史之蒙福,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妾,俱得享于荣华。”
——据《元典章》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影响。
——据《元典章》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8题)
2.
依据罗马史学家利瓦伊的记载,《十二铜表法》大约制订于公元前451年至450年。负责制法的10人小组将法律先后提交公民大会通过后,分刻在12块铜牌上,树立于罗马城内的广场上。这种做法的历史意义在于
A.用文字明示了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的起源 | B.保障平民利益,完全解决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
C.是罗马的基本法律,标志着罗马法完全成熟 | D.是在奴隶的要求下设立的,彰显了法治精神 |
4.
著名社会政治学家帕斯森指出,民主体制应有异中求同、求同存异的度量和机制,要善于从分歧中寻求一致,以缓和并化解冲突。材料着重表达了
A.冲突在民主政治中有不可避免性 | B.不同派别在共识中逐渐消除矛盾 |
C.共识在民主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 D.不同派别对政治共识有不同看法 |
5.
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颜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6.
国民政府1936年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表明国民政府要维持国家领土完整,争取抗战胜利 |
B.反映国民政府有收复东北等失地的决心 |
C.从侧面反映当时国民政府对《马关条约》的态度 |
D.国民大会是当时名义上的全国最高立法机关 |
7.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
A.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行土地公有制 |
B.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 |
C.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
D.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 |
8.
美国《新闻周刊》2016年1月7日一篇文章中提到“加入安理会后的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领导人宣布将增加维和人数……这预示着北京对国际干预的新态度”。对上述说法的理解与事实接近的是
A.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的建设性工作 |
B.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获得在安理会的席位 |
C.宣告着反对霸权主义的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
D.多极角逐之对抗与平衡的新格局正式形成 |
9.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A.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 B.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
C.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 D.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 |
10.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情、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的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11.
《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
B.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
C.江南地区工商业地位超过农业 |
D.南朝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
12.
18世纪的人们发现,几百年来日本的和服、印度的腰布、穆斯林的宽松裤、拉美的披风几乎一成不变。而英、法两国的时装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西欧社会的消费水平较高 |
B.西欧的社会财富快速增长 |
C.产业进步提升了国民收入 |
D.政治革命影响了消费行为 |
13.
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
A.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 B.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
C.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 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
14.
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人民公社在二十年间农民人均分配仅仅增长了6元钱,1980年该地区撤销公社,成立了向阳乡人民政府。1997年,向阳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677元。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 B.高新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 |
C.土地私有调动了人民的热情 | D.向阳乡政府大力对外引资 |
15.
中世纪指的是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主要是因为
A.在欧洲文明史上社会发展相对缓慢 |
B.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权,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 |
C.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之中 |
D.世俗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双重统治,社会失去活力 |
16.
每一个时代的技术发明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密切相关。下列技术发明中,对改变工业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最具突出意义的是
A.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
B.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电气产品的发明 |
C.电讯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
D.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应用 |
17.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这说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 B.民主共和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
18.
***反对将他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列起来,认为“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人就是我,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的学说。
A.全盘吸收他们的思想主张 |
B.与他们的思想主张一脉相承 |
C.完全超越他们的思想主张 |
D.完全囊括了他们的思想主张 |
19.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超现实主义己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
B.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
C.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題材 |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