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2.单选题- (共23题)
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 B.召开遵义会议,扭转时局 |
C.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 D.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A.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
C.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A.生活习俗改变 |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C.官府鼓励经商 |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
A.发现了“新大陆” | B.开辟了“新航路” |
C.找到了“无主地” | D.证实了“地圆学说” |
A.发现了美洲 | B.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联系的整体 |
C.为西班牙王室带来巨大财富 | D.是殖民扩张的开始 |
服装类型 | 西装、长袍马褂等 |
交通工具 | 电车、汽车、马车等 |
住宅风格 | 洋楼、里弄等 |
通讯方式 | 电话、电报、邮件等 |
对这些生活情形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 | B.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
C.中国实现了文明富强 | D.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A.思想研究重都是人类社会 |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
B.理学兴盛 |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A.江泽民 | B.邓小平 | C.*** | D.*** |
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 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 ④.到广州吃西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3.选择题- (共10题)
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课外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素养培养,还能使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②但现在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因此也就出现了中学生手中的“课外书”近八成是考试类书籍。③真正让课外书名副其实,还不断需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é{#blank#}1{#/blank#}持 hǎo{#blank#}2{#/blank#}叟 chà{#blank#}3{#/blank#}异 qí{#blank#}4{#/blank#}祷 gěng{#blank#}5{#/blank#}咽 ào{#blank#}6{#/blank#}悔
读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下文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___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___在这一段道路上____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____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____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____但这种壮美的趣味____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祈祷{#blank#}1{#/blank#} {#blank#}2{#/blank#} 惨白{#blank#}3{#/blank#} 哽住{#blank#}4{#/blank#}
变频空调机
空调机中有被称为“冷媒”的物质,利用它的物态变化可以实现室内、室外热量的转移,如图所示是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加压,并使“冷媒”在管内循环,压缩机的转速越大,“冷媒”的流量越大,空调机的制冷能力就越强.
压缩机的转速由供电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是与传统供电频率不变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与“定频空调”相比,变频空调机的变频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电频率,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转速,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
变频空调机开始工作时,以最大功率进行制冷,当室内温度快速降至设定温度后,压缩机随机处于低速持续运转状态,维持室温基本不变.
表一表示某型号变频空调机的“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二表示该型号变频空调机部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空调机从密闭区域内去除热量的总和;能效比是空调机在额定状态工作时,制冷量与输入功率之比.
表一:
频率f/Hz | 30 | 50 | 70 | 90 | 110 | 130 |
流量Q/kg•h﹣1 | 38 | 72 | 106 | 140 | 174 | 208 |
表二
最小 | 额定 | 最大 | |
输入功率/W | 130 | 700 | 1400 |
制冷量/W | 650 | 3600 | |
能效比 | ﹣ | 3.8 | ﹣ |
变频空调机
空调机中有被称为“冷媒”的物质,利用它的物态变化可以实现室内、室外热量的转移,如图所示是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加压,并使“冷媒”在管内循环,压缩机的转速越大,“冷媒”的流量越大,空调机的制冷能力就越强.
压缩机的转速由供电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是与传统供电频率不变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与“定频空调”相比,变频空调机的变频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电频率,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转速,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
变频空调机开始工作时,以最大功率进行制冷,当室内温度快速降至设定温度后,压缩机随机处于低速持续运转状态,维持室温基本不变.
表一表示某型号变频空调机的“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二表示该型号变频空调机部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空调机从密闭区域内去除热量的总和;能效比是空调机在额定状态工作时,制冷量与输入功率之比.
表一:
频率f/Hz | 30 | 50 | 70 | 90 | 110 | 130 |
流量Q/kg•h﹣1 | 38 | 72 | 106 | 140 | 174 | 208 |
表二
最小 | 额定 | 最大 | |
输入功率/W | 130 | 700 | 1400 |
制冷量/W | 650 | 3600 | |
能效比 | ﹣ | 3.8 | ﹣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