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当时的京城大都是世界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国商人、学者、旅行家、传教士纷纷东来,把域外的文明带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文明带到世界。
材料二: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或经过工业革命后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奉林《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东亚经济圈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亚经济圈衰落的国际因素。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分析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当时的京城大都是世界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国商人、学者、旅行家、传教士纷纷东来,把域外的文明带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文明带到世界。
材料二: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或经过工业革命后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奉林《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东亚经济圈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亚经济圈衰落的国际因素。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分析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条件。
2.
材料一: 康有为……对外文不通,对西方的认识主要是靠一些二手资料得来,比如中译本书籍和在上海、香港等地的所见所闻,……康氏把(春秋公羊传)的“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的“三世”说与(礼记•礼运)的“大同、小康”思想和《易》变易思想糅合起来,提出了“三世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循着“据乱﹣﹣升平﹣﹣太平”三世递相发展进化的……。
严复在英留学期间,他熟谙西方社会科学书籍,对西方社会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严复糅合了《周易》、老庄、荀子等诸家学说。就近代西方文化而言,因严复在英国留学期间直接接触了西方大量思想特别是进化思想,所以其进化思想受达尔文等人的影响比较大,他通过《天演论》向国人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认为物竞天择不仅适用于生物界,而且对人类社会同样适用。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王朝丧权辱国,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背离世界潮流,走上了人类历史的分水岭。……而救亡图存的进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西方的进化论。维新派思想家要以“变易”思想和“进化论”,来取代传统的“中庸之道”,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复热情宣传了进化论思想,特别是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推演出的“自强保种”之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他还大力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极力宣传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来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
﹣﹣摘编自《浅谈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严复对社会发展观点认识的异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进步思想”生产的时代背景,说明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严复在英留学期间,他熟谙西方社会科学书籍,对西方社会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严复糅合了《周易》、老庄、荀子等诸家学说。就近代西方文化而言,因严复在英国留学期间直接接触了西方大量思想特别是进化思想,所以其进化思想受达尔文等人的影响比较大,他通过《天演论》向国人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认为物竞天择不仅适用于生物界,而且对人类社会同样适用。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王朝丧权辱国,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背离世界潮流,走上了人类历史的分水岭。……而救亡图存的进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西方的进化论。维新派思想家要以“变易”思想和“进化论”,来取代传统的“中庸之道”,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复热情宣传了进化论思想,特别是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推演出的“自强保种”之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他还大力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极力宣传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来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
﹣﹣摘编自《浅谈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严复对社会发展观点认识的异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进步思想”生产的时代背景,说明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7题)
3.
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这反映出古希腊
A.直接民主的弊端已充分暴露 |
B.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
C.美德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 |
D.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 |
4.
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 )
A.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
C.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
5.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
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
C.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 D.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
6.
基辛格说:“在世界外交史上,《上海公报》的独特之处在于明确列出双方的分歧……与此同时,《上海公报》又具体列出双方的共同立场……”。与这种做法体现的外交方针一致的外交事件是( )
A.门户开放 | B.中苏建交 | C.亚非万隆会议 | D.1954年中缅联合声明 |
7.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A.不固定性对立性 | B.不固定性松散性 |
C.松散性对立性 | D.松散性契约性 |
8.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
9.
自1875年至1895年,建昌铜铁机器厂的规模、设备、资金和人员有较大扩展,但是业务对象始终是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生产工艺一直停留在修理和加工零部件,“实际上仅是外商船厂的辅助工场”。这反映出中国近代企业( )
A.对外资企业具有严重依赖 | B.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 |
C.产品营销具有外向型特点 |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
10.
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
A.《尼布楚条约》 | B.《天津条约》 | C.《资政新篇》 |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11.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这种现象的出现( )
年份 | 1912 | 1913 | 1914 | 1915 |
工厂数(家) | 46 | 46 | 12 | 2 |
这种现象的出现( )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 B.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 |
C.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 |
12.
有学者认为:建国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其中,与“自上而下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
13.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未来社会的制度构想 |
B.促进思想解放 |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
D.批判宗教神学 |
14.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A.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
B.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C.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
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
15.
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
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
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
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
16.
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 | 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
C.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 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
17.
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18.
***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
B.指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 |
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
D.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