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思想?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这一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思想?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这一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子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候,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是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指出当时最符合统治者需要的学派及其顺应“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的重要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种人文思想的具体实践活动。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子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候,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是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指出当时最符合统治者需要的学派及其顺应“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的重要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种人文思想的具体实践活动。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材料一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材料一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单选题- (共21题)
4.
郭嵩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认为
A.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纲常伦理是“本” |
B.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没有触及根本 |
C.必须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 |
D.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5.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
7.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运动,使得“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使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这一运动是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资产阶级革命 |
8.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说的是
A.泰勒斯 |
B.普罗塔哥拉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
9.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10.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服务小农经济 |
B.神化统治阶级 |
C.服务祭祀活动 |
D.战胜自然灾害 |
13.
托马斯·库思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所构成的,当旧的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或新发现的事实时,能用更加令人满意的方法来说明那些史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下列对应不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明克的量子理论 |
B.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 |
C.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
15.
诗人徐志摩(1897-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D.新文化运动得不到知识分子认同 |
16.
“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材料出自***的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新民主主义论》 |
D.《论十大关系》 |
18.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B.首次提出改革开放 |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D.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 |
1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
C.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D.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
20.
***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虽然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到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迫的结果 |
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 |
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
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
21.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
22.
“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理性。”与材料相同流派的作品是
A.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
B.高尔基《母亲》 |
C.海明威《老人与海》 |
D.雪莱《西风颂》 |
23.
“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24.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