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隋唐时期,自然科学很受重视,人们做官不一定都走尊孔读经一条路。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有“雕虫小技”的“小人”。
——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欧洲从14世纪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
——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材料一:在隋唐时期,自然科学很受重视,人们做官不一定都走尊孔读经一条路。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有“雕虫小技”的“小人”。
——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欧洲从14世纪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
——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2.
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
材料一:“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清·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并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
材料二: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中国古代史》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材料一:“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清·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并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
材料二: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中国古代史》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自1789年至今法国政体变化无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法国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自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开始建立政权后,其政体先后采用过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制等,历经200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各阶层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论近现代法兰西国家的共和之路及政体演变》
材料二:法国是欧洲极具特色的国家。从国内政治发展方面看,其国体变化之剧,政体更迭之快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堪称独一无二。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摘编自《法国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法国政体演变的特点和实质。
(2)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造成这种特性的原因有哪些?
自1789年至今法国政体变化无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法国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自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开始建立政权后,其政体先后采用过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制等,历经200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各阶层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论近现代法兰西国家的共和之路及政体演变》
材料二:法国是欧洲极具特色的国家。从国内政治发展方面看,其国体变化之剧,政体更迭之快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堪称独一无二。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摘编自《法国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法国政体演变的特点和实质。
(2)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造成这种特性的原因有哪些?
2.单选题- (共19题)
4.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该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人民主权 |
B.社会契约 |
C.分权制衡 |
D.天赋人权 |
5.
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
A.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 |
B.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直接结果 |
C.根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世风日下 |
D.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 |
6.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 D.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
7.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
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
8.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B.“存天理,灭人欲”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9.
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 |
B.君舟民水 |
C.君权神授 |
D.为政以德 |
10.
东西方思想文化具有相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反对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②墨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逻辑
③王阳明和马丁•路德都强调个人的主观作用
④山水画和现实主义绘画都追求写实
①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反对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②墨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逻辑
③王阳明和马丁•路德都强调个人的主观作用
④山水画和现实主义绘画都追求写实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1.
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
A.伏尔泰的主张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 |
C.伏尔泰提倡开明君主制,抨击君主专制 |
D.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 |
12.
18世纪一位法国思想家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思考问题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
B.提倡人性解放 |
C.倡导思想自由 |
D.反对君主专制 |
13.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 B.反对神灵崇拜 |
C.注重物质生活 | D.强调人的价值 |
14.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早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京剧 |
15.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
B.戊戌变法 |
C.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6.
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生物界”没有道德标准,而人类有着相亲相爱、互助互敬的本性,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生物界”。但严复却在译著里公然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严复的做法实质上反映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
B.严复企图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 |
C.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17.
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
B.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 |
C.中西文化融合中碰撞的激烈性 |
D.近代中国探索民族独立富强的艰难性 |
18.
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19.
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 |
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 |
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 |
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
20.
在抗战当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扬“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宣扬“一次革命论”“马克思主义不适宜于中国”等等。针对这种情况,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上,***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的环境提出要建立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国的口号。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文化:在政治上,强调革命要分两步走……。这一讲话
A.标志***思想成熟 |
B.使***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
C.成为抗战的指导思想 |
D.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
21.
孙中山在1905年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对满族和清朝政府有“满洲鞑子”“满奴”“满贼”“异种”“外国人”等近20种蔑称,但他在1906年又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他在1912年进而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上述现象可以说明
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②孙中山最终完全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③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艰难的思想历程
④历史人物的历史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②孙中山最终完全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③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艰难的思想历程
④历史人物的历史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A.①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④ |
22.
2014年春晚中,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被称为马年央视春晚最感人节目。一句“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的歌词使多人反省自己的忙碌与生活质量,春晚总导演冯小刚当场热泪盈眶地表示歌词写得既残酷又真实,警示大众时间过得太快,应多关注身边的亲人。下列文艺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其一致的是
A.![]() |
B.![]() |
C.![]() |
D.![]() |
3.选择题- (共3题)
23.用Ba(OH)2溶液测定某种氮肥中(NH4)2SO4的质量分数(杂质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实验如下:称取该氮肥20g加水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不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气体及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实验次序 | 1 | 2 | 3 |
滴入Ba(OH)2溶液的质量/g | 20 | 40 | 60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85 | m | 2.55 |
试分析并计算:[已知:(NH4)2SO4+Ba(OH)2=BaSO4↓+2H2O+2NH3↑]
24.用Ba(OH)2溶液测定某种氮肥中(NH4)2SO4的质量分数(杂质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实验如下:称取该氮肥20g加水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不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气体及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实验次序 | 1 | 2 | 3 |
滴入Ba(OH)2溶液的质量/g | 20 | 40 | 60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85 | m | 2.55 |
试分析并计算:[已知:(NH4)2SO4+Ba(OH)2=BaSO4↓+2H2O+2NH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