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广东省百所学校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74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7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而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杀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材料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是腐蚀人的,绝对的权力就会造成绝对的腐蚀。”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会造福一方,反之则会贻害无穷。所以对于权力要设置一定的限制,为它戴上枷锁时刻控制着它,而不能让它被随意的行使。权力的泛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权力控制底下的人的苦难、挣扎,最终会造成反抗,而权力的主导者最终也会被迫走下属于他们的神坛。因而对于权力的制约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对于权力的控制方面,民主和法治是我们最熟悉的,除了这两个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权力的分立理论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为依据对材料观点加以说明。(选取一个国家即可)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19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主要期待不再是做家务,而是做母亲。书刊杂志和社会舆论都在宣传这样一种观念:母亲应该关心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人们也期待着母亲们能够保留传统的美德和保持女性的特点。油画《贝尔利一家》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这暗示着他是与事业和家外的世界相连的;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
材料三“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由于大工厂多转产战备物质,各个时装公司纷纷承担起口红生产的任务,这保证了口红在战争期间的供应。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从军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
——《美丽与禁忌:口红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社会地位和职责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在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当时的世界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英国已越来越无力领导世界的情况下,它还一味维持在海外的大量利益,其正当性已经越来越显薄弱;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们普遍奉行的乃是国家主义,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评论。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终将军施琅之世,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琅殁,渐驰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

——《理台末议》

材料二 清朝收复台湾以后,施琅对郑氏家族没有采取报复手段,还亲自到郑成功庙致祭。但施琅此时的表现既有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也不无清廷约束的结果。因此,全面肯定他此前的作为既无必要,也不合理。

——葛剑雄《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施琅的管理政策,并指出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施琅的历史贡献,并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2.单选题(共8题)

5.
约公元前150年《阿梯钮斯法》中规定: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这反映出
A. 罗马法不断完善
B. 《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
C. 古罗马依法治国
D. 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6.
丘吉尔呼吁美国人在与苏联的对抗中,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合”,以阻止苏联势力和共产主义的“无限扩张”。这一呼吁
A.迎合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B.加深了美英双方的矛盾
C.表达了英国的称霸企图
D.道破了苏联称霸的企图
7.
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这体现了北宋
A.写诗足以谋生B.文艺商业化
C.经济重心南移D.已暂停抑商
8.
“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     B. 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
B.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     D. 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9.
郭嵩焘在总结自己的观点时写道:“顷数十年,汽轮车船夺天地造化之奇,横行江海,无与为敌。而究其意之所极,贾市为利而已。”郭嵩焘在此认为西方侵华的目的是
A.炫耀武力B.开办工厂
C.通商谋利D.占领中国
10.
观察下面某历史学者的数据统计表。可以说明
表1 1923年广东省桑地面积和从事养蚕业的人口
地点
桑地(亩)
桑地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从事养蚕人口
从事养蚕业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顺德
665000
70
1440000
80
南海
300000

200000
48
香山
328800

382600

其余
171925

220000

合计
1465725

2188600

 
表2 1874—1929年顺德丝厂数一览表
年代
广东省
顺德
丝厂(家)
丝车(辆)
丝厂(家)
丝车(辆)
1874
2

1

1884
10
2400


1918
147
72200
114

1922
180
90064
136

1926
202
95215
154
71235
 
A.广东自然经济并未遭到破坏
B.顺德民族工业来受外资的影响
C.顺德成为广东外贸出口中心
D.顺德工业带动了农副业的发展
11.
中国政府办国有企业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并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稳定社会。这表明
A.国有企业发挥了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
B.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补充部分
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激发生产活力
D.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大部分
12.
伏尔泰在针对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的“丑行”时说:“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强调
A.法律的权威
B.宗教信仰自由
C.人人平等
D.人的思想自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