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7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世界思想文化丰富多样,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来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材料三  2012年6月《东方都市报》刊登了一幅名为“文化火锅”的漫画,火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比如佛、功夫、礼、老舍、爱因斯坦、道、京剧等代表中外文化的文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这些新观念在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方面有哪些重大事件?
(3)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 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2.单选题(共28题)

3.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
在***同志人生革命征程中,留下许多壮丽诗篇,“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与上面诗句反映同一历史内容的是
A.“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5.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6.
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扩大公有化规模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7.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8.
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
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
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9.
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
A.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B.提倡摆脱宗教束缚,崇尚自由
C.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D.主张分权与制衡
10.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1.
“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A.经典力学
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12.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13.
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
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14.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承认人类有相爱互助之谊,却不主张这种情感以父兄、亲恩为基础,反对“自由平等只用之社会,而不能行之于家庭”。这说明陈独秀
A.否定儒家学说的现实价值
B.强调个人自由平等与独立
C.忽视父兄、亲恩等情感
D.区别对待社会与家庭伦理
15.
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16.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

关于上述巨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三次巨变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邓小平
③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与这三次巨变密切相关
④使中国人民醒过来的巨变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18.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19.
某班历史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
20.
据下表可知,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从全国来看
A.尚未紧跟形势需要
B.高校整体实力较强
C.文法教育优势明显
D.苏联模式影响深刻
21.
“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2.
某画家总称自己为历史画家,他的确画了大量取材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他的作品强调理性与画面的严整。下列美术作品中,创作风格与此画家风格一致的是
A.《马拉之死》
B.《自由引导人民》
C.《播种者》
D.《格尔尼卡》
23.
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人间喜剧》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与小说一致。以下最符合出版社心意的画家是
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塞尚
D.毕加索
24.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25.
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A.是一次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B.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D.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26.
“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D.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7.
日本某藩知事到任后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明治维新这一举措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8.
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
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
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
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
29.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B.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
C.要求让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30.
我们之所以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A.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
B.主张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提倡新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颁布了《定国是诏》,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

3.选择题(共1题)

31.She {#blank#}1{#/blank#} (comment) that it was a better play than usual, and I agreed with her opinion.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