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水平监测(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7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委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从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先进知识分子把这次斗争看作是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思想解放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效仿欧洲文艺复兴的。有何历史意义?
(4)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
材料一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材料二“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思想的一大特色。***思想与孔子学说有哪些契合点呢?……***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理念和宗旨。……***历来重视对孔子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强调要让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接受教育。
——摘编自《贾陆英: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3)材料三中提及的***思想分别与孔子的哪些思想有契合?

2.单选题(共16题)

3.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4.
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关头脑与心腹。单兄弟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
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
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
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
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5.
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出现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书写用品得到重大改进
A.明朝B.宋朝C.唐朝D.汉朝
6.
下列言论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有
①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只系于福音
②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
③除了关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没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
④对于人类的救赎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经》的权威都是独一无二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
古希腊智者学派在社会道德方面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必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知识即美德”。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繁荣走向衰落
B.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人类
C.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道德世风日下
D.人们对人的研究转向法律和宗教
8.
“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资产阶级视为天赋人权并写入《人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
A.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D.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9.
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说明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技术水平提高
C.研究明代小说的直接材料
D.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10.
某人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面有篇用甲骨文写的词。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A.当代赝品B.汉代文物C.宋代文物D.商代文物
11.
学者陈明远先生撰文质疑中国是四大文明发明古国的说法,在华人世界掀起轩然大波。他的依据是“《世界史纲》([英]赫·乔·韦尔斯著,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等译);《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世界文明史》([美]爱德华·伯恩斯等著);……都找不到‘四大文明发明古国’的正式说法”。下列对此认识最合理的是
A.陈明远质疑四大文明古国是错误的
B.陈明远否定中华文明,妄自菲薄
C.陈明远的论据不够充分,观点值得商榷
D.陈明远的论据充分,观点完全正确
12.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3.
王国维曾说:“其有蒙西洋学说之影响,而改造古代之学说,于吾国思想界上占一时之势力者,则有南海(康有为)之《孔子改制考》。”这本著作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是
A.宣传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B.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C.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14.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思想,维新变法思想被三民主义所取代,三民主义又被马克思主义所取代,这几种思想的更替实际上是由
A.由官方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B.各种思想宣传的广度和力度决定的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决定的
D.由广大人民的认识程度决定的
15.
19世纪中叶法国某小说家曾对一位朋友说:“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该小说家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
16.
一个俄国官员在《1861年2月19日宣言》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A.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17.
根据下面两幅图的内在联系,选择与此相关的明治维新的内容
A.富国强兵、创办军事工业B.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
C.文明开化、发展现代教育D.奉还版籍、废藩置县
18.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D.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