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骅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17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艰难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
(提示:写政策或事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结合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

2.单选题(共25题)

2.
(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
A.朝贡贸易体系的瓦解B.世界市场中心地位牢固
C.古代传统手工业的优势D.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
3.
(乾隆年间)在广东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蔗农发放糖本(资金),冬天则收取糖利。或预先向糖寮(作坊)放帐,待榨出糖后收取产品。这反映了当时广东
A.商业资本垄断制糖业
B.抑商政策频临破产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出现了商业资本家
4.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里的“变异”主要表现为
A.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B.白银大量流通,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C.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统治者严格限制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
5.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⑤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
③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7.
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B.私田数量超过官田
C.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D.佃户成为耕作主力
8.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对维护专制制度、保障财政税收起到了重大作用
C.这种思想在明太祖和雍正帝时得到强化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被废除
9.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
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11.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早期殖民者从美洲掠夺来大量黄金白银。这些黄金白银主要流入西班牙,直接导致该国
A.国力增强,从而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B.获得资本原始积累,进而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对华贸易占据出超的有利地位
D.物价上涨,从而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
12.
下列属于新自由主义(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和古典自由主义(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观点相同点的是
A.“管得越少的政府,才是越好的政府”
B.主张经济自由化、市场自由化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不主张物质上的平等,反对社会福利政策
D.国家干预与保障自由相矛盾
13.
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描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形势时写道:“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食,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从东印度公司种植场弄来的咖啡。”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②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③世界分工明显 ④东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4.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

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①始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②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这一历程推动了世界连成统一整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5.
(题文)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A.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D.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16.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由上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B.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C.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D.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17.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的扶植使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有一定的发展
D.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
19.
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112家,占全国总数的25.1%,开办资本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8.6%。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0.
1958年8月,***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
A.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B.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
C.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工业化D.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21.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22.
(题文)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策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23.
“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扶清灭洋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24.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融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5.
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有可能通过电视为民众所了解的是(  )
A.俄国沙皇政府被推翻
B.贝多芬指挥的音乐演奏会
C.美国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进行政策辩论
D.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进行试飞
26.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3.选择题(共3题)

27.有如下几组物质,能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   )
28.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