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72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0/12/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和影响等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在行政和艺术上的繁荣一样,南宋也是令人激动的技术创新时期……在农业、制造业和运输方面,在以前的基础上,迅速研制出大量新式工具和机器:用于耕种和脱粒;用于提水(抽水机);用于纺织纤维的梳毛、纺纱和织布……所有这一切很像18世纪的欧洲:商业化、城市化、扩大的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增长的需求。因此,发明新机器和改进其他手段,就成了提高生产力的既关键又刺激的措施。这些进展有可能导致中国发生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和它应有的一切深远影响吗?我们将永远无法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蒙古人的进犯把这一切都打断了。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 期
中 国
欧 洲
10-15世纪(宋元到明初)
印刷、火药、指南针、远洋航海技术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明中期)
《本草纲目》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7世纪(明后期到清初)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
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中(清)
 
蒸汽机、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材料三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小题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3分)
【小题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3分)
【小题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6分)

2.单选题(共14题)

3.
下图中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煤B.石油C.电力D.水力
4.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5.
(题文)从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莎士比亚“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其共同主旨不包括
A.反对以神为中心
B.提倡以人为中心
C.肯定人,肯定人性
D.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
6.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7.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人人享有言论自由B.宽容他人
C.保障人的自然权利D.敬畏自然
8.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D.主流思想的演变
9.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上述材料是爱因斯坦对下列哪一重人物理学成就的评价()
A.经典力学理论B.量子论C.狭义相对论D.万有引力定律
10.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王韬B.康有为
C.粱启超D.陈独秀
11.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12.
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   )
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
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
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
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
13.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14.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15.
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有可能通过电视为民众所了解的是(  )
A.俄国沙皇政府被推翻
B.贝多芬指挥的音乐演奏会
C.美国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进行政策辩论
D.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进行试飞
16.
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下列对此研究最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是
A.评价林则徐的史学论著
B.电影《鸦片战争》
C.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D.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

3.选择题(共6题)

17.

张明同学以“亚非拉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绩卓著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8.澳大利亚大陆有许多特有的生物,使这些特有生物得以保存的最主要原因是(  )
19.

已知:{#mathml#}a-3+b+4=0{#/mathml#},计算ab的值.


20.

在欧盟建立的过程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的是签署(    )

21.

在欧盟建立的过程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的是签署(    )

22.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