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高安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71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现代化——曾经的困惑与现实的挑战
20世纪,现代化大潮席卷全球,人类文明走向辉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成为奋斗目标。然而,关于什么是现代化,迄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化”一词开始出现在我国报刊上。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英语单词 modernization 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  modern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是形容词,产生于16世纪,有两层含义:(l)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2)表示时间:现代的,指从大约公元1500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
可见,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不仅包括大约公元1500年以来出现的新特点,还包括将来发生的新变化;现代化既可以表达一个历史过程(发展过程〕,又可以表达一种最新特点(发展状态)。
请回答:
⑴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请举出在此期间的modern现象(4分)
⑵到18世纪,又出现了以modern为词根的modernize,请从这一时期欧美地区各个领域新现象,说明单词modernize出现的社会存在依据。(4分)
⑶近代以来人类进行了三次工业技术的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变革,二战以来人类在能源和动力方面的变革是什么?它将对人类文明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2.
材料一:吴宓在《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中说:“孔子者,理想中最高之人物也。其道德智慧,卓绝千古。无人能及之,故称为圣人。”
材料二:张岱年等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说: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四:吴宓在《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中说:“自新潮澎湃,孔子乃为人攻击之目标。学者以专打孔家店为号召,侮之曰孔老二……盲从之少年,习焉不察,遂共以孔子为迂腐陈旧之偶像,礼教流毒之罪人,以谩孔为当然,视尊圣如狂病。而近一年中,若武汉湘中等地,摧毁孔庙,斩杀儒者,推倒礼教,打破羞耻,其行为之激烈暴历,凡令人疑其为反对文明社会,匪特反对孔子而已。”
(1)是否赞同材料一的结论?请阐述理由。依据所学回答得出材料一结论的依据。(3分)
(2)材料二作者称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依据是什么?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分)
(3)材料三可否证明材料二中儒学“一手伸向未来”的属性?请概括说明。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学在明末清初的新发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6分)
(4)材料四所述历史现象能否证明材料二论证的正确性?请依据材料四加以说明。(4分)
3.
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可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仗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
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
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商鞅变法的条件。(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3分)

2.单选题(共14题)

4.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利益,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柏拉图认为直接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5.
与信息化社会相比,工业文明所推崇的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是(   )
A.以机器大工业为主B.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消耗
C.征服自然和环境保护相结合D.以蒸汽和电为主要动力
6.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推动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7.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B.主张机器生产
C.发展近代交通D.吸收世界文明
8.
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
②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众多精湛的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
④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自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其中关于“醉驾入刑”的规定,因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广受关注。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下列观点与此有相似之处的是(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10.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几何原本》
D.《汜胜之书》
11.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D.相对论与量子论
12.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等。这一发明主要与谁的科学理论创新有关(  )
A.伽利略B.牛顿C.法拉第D.爱因斯坦
13.
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实为爱因斯坦化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的最要历史背景是爱因斯坦
A.提出了光量子假说B.解释了光电效应问题
C.创立了量子力学体系D.创立了相对论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之前,没有人曾认真地考虑过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方面进行一场根本革命,没有人提出过农民大众可以转变成有文化、有财产、政治上积极的公民这样的见解。”材料中的“ ”应为(   )
A.康有为B.孙中山C.***D.邓小平
15.
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16.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17.
他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他将这一原则贯穿到其作品中,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他及其作品分别是
A.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B.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C.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D.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3.选择题(共11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9.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溶沸点逐渐升高.(判断对错)
20.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溶沸点逐渐升高.(判断对错)
21.下列有关脂肪烃的组成和性质归纳正确的是(   )
22.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23.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24.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25.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
26.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错误的是(   )
27.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

28.下列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