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67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民国元年教育大事记
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
1月19日教育部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革清政府之学制。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亲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废止等14条。
9月2日,教育部顶布《教育宗旨令》,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同月,颁布《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等普通教育各级学校的专门法令。
10月,教育部颁布《专门学校法令》和《大学法令》,规定大类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等大学体制包括:一是大学设评议会,对大学重大事项有评审权,二是大学各科设教投会,对学和科重要事项有审议权等,全国各学堂因此纷纷改名学校,如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映西大学堂改名为西北大学等。

——摘编自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效果。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2.单选题(共16题)

4.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
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
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
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5.
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科目
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史
经济地理
俄语
高等数学基础
体育
周课时
6
1
1
2
12
2
2
学期总课时
132
22
22
44
264
44
44
 
A.政治课在总课时中占比最大
B.课程设置受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
C.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课程安排体现面向工农的时代要求
6.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收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主要因为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7.
“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在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背后,却埋藏着深刻的危机。”材料意在说明智者们
A.适应社会需要且实用效能高
B.过分追求功利而忽视道德
C.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D.否定绝对权威和敢于创新
8.
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
9.
“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材料论述的这场运动
A.标志着西欧人文主义的复苏
B.提倡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理念
C.设计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10.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1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遥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A.家国情怀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耕读情怀
D.探索创新的精神
12.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标志着世俗文学的诞生
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13.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哪类艺术风格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
D.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14.
让一个金属球在一个光滑的斜槽内滚过不同的预定距离,再对每次所用的时间加以比较。时间的测量是由从水桶小孔中流出的水的多少来决定的。结果距离之比与时间平方比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这种科研方法的开创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C.使人们据此原理发现了海王星
D.使得实验成为唯一的科学研究途径
15.
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
16.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17.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18.
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双为”方针的提出
19.
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两次世界大战,经济恐慌,冷战及核恐怖,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悲观主义思潮席卷欧洲,非理性主义思潮有广阔市场。”这种文学流派的典型作品是
A.
B.
C.
D.

3.选择题(共2题)

20.

通过一根金属导线的电流为16mA,则10s内通过这根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为(   )

21.

通过一根金属导线的电流为16mA,则10s内通过这根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