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65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政府体系的构建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话题,不同国家的政治文明又是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政府: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于社会整个集体;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而且,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亲自履行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责……很明显,能够充分满足社会一切要求的唯一政府是全体公民参加的政府;任何参与,即使是担任最小的公共职务……但是既然在面积和人口超过一个小城镇的社会里……所有的人亲自参与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因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完美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
——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在汉译的“美国政府”一词中,“政府”的英语原文是 “GOVERNMENT”,而在汉译的所谓的“克林顿(1993-2001年担任美国总统)政府”一词中,“政府”的英语原文中却是“ADMINISTRATION”。这显然是两个长得面目全非的完全不同的英语单词……“GOVERNMENT”,它的主要含义是“政府”,“政体”…… “ADMINISTRATION”,它的主要含义是“管理”,“行政机构”……查一查英语世界出的词典……跟在克林顿后面的“政府”(ADMINISTRATION)。我看到,除了类似英汉词典的“管理”,“行政机构”之外,它在作为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时,……它明确指出,这只是指政府的“执行分支”的官员和他们的政策及原则。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
材料三 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作者对“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如何定义的?在实践上他认为最可行的方式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这“两个长得面目全非”的政府分别指的是什么?如此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12年的中华民国是美国的“仿制品”。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悲惨的失败”的?(7分)

2.单选题(共15题)

2.
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3.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成效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4.
计量史学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导致图中所示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
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5.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古人特别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6.
南安一中的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的研究性学习中,有位学生搜集到这么一则材料:“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下列与该现象说法一致的是(  )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7.
从1492年至1750年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相关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
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
8.
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1895—1913年
B.1914—1919年
C.1927—1937年
D.1945—1949年
9.
图8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造成图中②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C.“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
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
10.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1.
宋代由于生产增加,经济繁荣,以致产生了一种和唐代不同的文化。在这段叙述里,从由于到以致中间,需加入那一个选项,才能使其因果关系更为合理( )
A.君主权力扩张,相权萎缩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
C.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D.城市兴起,生活多样化
12.
中国近代一位人士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这是资产阶级中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 (   )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激进派
13.
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了()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D.“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14.
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以下哪一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  )
A.《巴黎圣母院》B.《安娜·卡列尼娜》 C.《人间喜剧》D.《百年孤独》
15.
有一位学生在阅读《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一书,发现这么一段材料:“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他使道德脱离宗教。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的愤怒。他促使雅典社会正日益地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该学生推测这个哲学家应该是(  )
A.梭伦B.普罗塔戈拉C.西塞罗D.苏格拉底
16.
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这些学者应是为何而担忧(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份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C.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3.选择题(共5题)

17.

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8.

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

19.

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

20.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且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的地点在(    )

2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