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一)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64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两百多年来,美国的宪法虽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它却仍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美国宪法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对宪法的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宪法惯例及国会和总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等形式来实现的……美国宪法的第二十二条修正案……于1951年2月批准生效,该修正案规定,无论任何人,当选总统不得超过两次。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有的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材料四指出,195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对总统任期作出了明确规定。导致美国制定这一宪法修正案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和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九号船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吉田松荫就说过:“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末,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以“养国力”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2.单选题(共18题)

3.
史书记载,大多数英国人早已厌烦了克伦威尔式的共和国;他们希望再有一个国王,但必须同时有一个强大的议会。这个愿望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A.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C.1721年沃尔波尔内阁的建立D.1832年议会改革的胜利
4.
在1839年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和约夷埠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弋,虚张声势”。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林则徐对国际事务有所了解
B.林则徐对战争形势认识正确
C.林则徐具有自大的“天朝”心态
D.林则徐认为不会发生大规模冲突
5.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政权形态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广东革命政府成立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7.
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不能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
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
C.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
8.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
A.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
B.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
C.主张全面抗战、积极抗日的决心
D.执行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学者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称 “资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的现代体制已经超越了历史和意识形态矛盾,……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历史终结论”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
A.苏东剧变冷战结束
B.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
C.世贸组织的建立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0.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A. 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 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 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11.
宋人笔记《萍州可谈》中记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铒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世风日下,唯利是图B.农工商皆本的意识已经普及
C.士人阶层兴起,开始受到社会重视D.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12.
科学运用经济数据和计量方法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
A.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D.该时期官僚资本发展速度比民族资本慢
13.
“如果个体意志之间的碰撞使建立社会成为必要,那么,个体意志之间的一致则使建立社会成为现实可能。”这从本质上体现了18世纪某思想家(  )
A.否定封建王权的坚定信念
B.摧毁教会神学世界观的迫切心愿
C.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
D.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旧制度的掘墓人
14.
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15.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6.
何开四在《巴蜀文化赋》中写道:“太白仙风,三苏文章,蜀中才子蜀外扬;老杜诗文,放翁墨韵,自古文人皆入蜀。”与此说相关的是( )
A.唐宋时期,伴随着四川地区经济的繁荣,蜀中诗词散文人才辈出
B.汉唐时期,四川经济文化发展,汉赋唐诗成就惊人
C.道教在四川诞生、发扬光大,修仙成风,绘画人才辈出
D.汉唐时期,全国著名文化人士寓居四川,文釆斐然
17.
《梅兰芳》是一部中国人物传记式电影,该影片得到众多电影专家和学者们的高度评价,认为极具文化传播意义。京剧是全世界最关注的中国元素之一,而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说明()
A.京剧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的剧种
B.梅兰芳因此被列入“同光十三绝”
C.京剧已被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D.梅兰芳对弘扬京剧做出了重要贡献
18.
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下列关于“我们时代”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19.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谭嗣同
20.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中心在
A.奥地利、德国B.英国、法国C.德国、意大利D.奥地利、俄国

3.选择题(共6题)

21.

在水平桌面M上放置一块正方形薄木板abcd,在木板的正中点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如图所示.先以木板的ad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使木板的ab边与桌面的夹角为θ;再接着以木板的ab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使木板的ad边与桌面的夹角也为θ(ab边与桌面的夹角θ不变).在转动过程中木块在木板上没有滑动,则转动之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22.某种汽车的油箱可以装油250mL。
2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24.用竹笛和小提琴同时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人们一听声音就能区别出来是由哪一种乐器所奏,这是因为它们发出的(   )
25.一辆汽车的载重是7000千克,合70吨.(判断对错)
26.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做{#blank#}1{#/blank#}的孩子,千万别做娇宝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