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材料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根据材料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2.单选题- (共8题)
2.
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
3.
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
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
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
4.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
B.投身洋务运动,成为中兴名臣 |
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 |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
5.
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1965—2008年一些国家国内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单位:%)
年份 | 1965 | 1980 | 1990 | 2000 | 2005 | 2008 |
中国 | 100 | 90 | 85 | 81 | 72 | 72 |
日本 | 90 | 88 | 90 | 90 | 87 | — |
美国 | 95 | 91 | 91 | 90 | 91 | — |
英国 | 84 | 78 | 81 | 79 | 80 | 80 |
印度 | 97 | 95 | 94 | 88 | 84 | 81 |
A.扩大内需发展经济是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
B.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加强了各国之间经济的依存度 |
C.经济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国外市场逐渐萎缩 |
D.旧国际经济秩序造成发展中国家内需比重下降 |
6.
《西方文明史》谈到:“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十八世纪科学的进步 | B.反映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 |
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的 | 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 |
7.
《说文解字》对“龙”字的释义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龙是一种文化图腾 | B.龙的变化象征皇权的消长 |
C.龙兼具灵性和力量 | D.龙与农耕文明密切关联 |
8.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逐步成为主流,现实主义流派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揭露批判社会的罪恶。下列文学艺术作品属于法国现实主义流派的有:
①《苹果车》
②《约翰.克里斯朵夫》
③《人间喜剧》
④《播种者》
⑤《自由引导人民》
①《苹果车》
②《约翰.克里斯朵夫》
③《人间喜剧》
④《播种者》
⑤《自由引导人民》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②③④ |
9.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