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61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2.
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科一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
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

2.单选题(共25题)

4.
阅读下图

对以上信息主旨把握最贴切的是
A.德国工业化进程缓慢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大幅下降
C.中德工业革命进程因国情而异D.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经济水平
5.
《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保守思想阻碍近代化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6.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黄宗智意在强调
A.中国经济增长缓慢
B.中国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中国经济总量与民生质量不同步
D.农耕经济没有根本性突破
7.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材料意在强调
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B.小农经济的再生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的简单性
8.
阅读下表

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实现质的突破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扶植
9.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州白瓷工艺高超
C.(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制中进士科难度更大
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
10.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非洲黑奴的抗争B.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C.非洲工业革命的拓展D.英国人权运动的促进
11.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状况,它体现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B.行业竞争激烈
C.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2.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茶叶价格大幅度下降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13.
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A. 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B. 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D.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14.
“贵族每天用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加剧了官场的腐败。一个年薪100磅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可以受贿5000磅。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多多赚钱,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该材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发道德危机B.价格革命引发道德危机
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D.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5.
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天津的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在获奖证书中永利碱厂被称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永利碱厂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    )
A.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B.和平的社会环境推动
C.一战提供了国际机遇D.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探索
16.
1863年李鸿章上折称:“查上海通事一途获利最厚,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其人不外两种:一、广东、宁波商伙子弟,佻达游闲,别无转移执事之路者,辄以学习通事为逋逃薮;二、英法等国设立义学,招本地贫苦童稚,与以衣食而教肆之。”据此,“通事”一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教育的发展B.对外交往的需要
C.社会转型的推进D.社会矛盾的激化
17.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它的酿成乃是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双重结果。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衰落、熏陶B.消亡、侵略C.式微、侵凌D.变革、影响
18.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  )
A.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减轻农民负担
C.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D.改革经济体制
19.
(题文)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基本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否定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
20.
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争”的核心问题是(  )
A.争夺政治统治的权力B.寻求社会稳定发展的途径
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途径
21.
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载:“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材料反映了李贽主张
A.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B.合理的社会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C.用“德”“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D.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22.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
A.“人皆上帝”B.“因行称义”
C.“人皆僧侣”D.“理性至上”
23.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24.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后汉书》,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需求推动科技进步
D.应用前景对科技推广起决定作用
25.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6.
晚期新文化运动与早期新文化运动有着承续关系,早期新文化崇实致用、视“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对晚期新文化运动起了推动作用。这表明
A.二者都是传统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二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C.二者都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二者都契合广大民众价值取向
27.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C.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D.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28.
狂热、自杀、决斗是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欧洲一些艺术家身上的常见现象,他们留着长发,不修边幅。这些艺术家所属的最有可能是(   )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3.选择题(共2题)

29.某农户,养的鸡和兔一共70只,已知鸡和兔的腿数之和为196条,则鸡的只数比兔多多少只(   )
30.已知函数 f(x)={log2xx>2f(x+2)x2 则f(f(﹣2))等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