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秀全搞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借用了西方的宗教武器,然而终究走着朱元璋式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悲剧道路;康有为倡导了对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所启示的戊戍维新运动,然而当封建顽固派势力以千百倍的疯狂作反扑时,他也回归到了封建王朝的“忠臣”的立场;至于孙中山,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无疑对于变革近代中国的现实政治环境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应当说,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之时,他和他的战友们实际上还只是空怀救国志,未有回天术。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们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正是比之他们的前辈对中国社会有着更为关键性的深切把握。鲁迅在文学作品中揭示了以“阿Q精神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劣根性,又指出每一个中国人应深刻地认识到:“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胡适指出:“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同时他又鼓吹:担来思想的清水“一勺一勺地洒向那孔尘弥漫的大街上”,现代中人应该“打倒孔家店”。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先驱者们引进西学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前辈们相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何进步之处?
材料一洪秀全搞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借用了西方的宗教武器,然而终究走着朱元璋式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悲剧道路;康有为倡导了对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所启示的戊戍维新运动,然而当封建顽固派势力以千百倍的疯狂作反扑时,他也回归到了封建王朝的“忠臣”的立场;至于孙中山,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无疑对于变革近代中国的现实政治环境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应当说,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之时,他和他的战友们实际上还只是空怀救国志,未有回天术。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们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正是比之他们的前辈对中国社会有着更为关键性的深切把握。鲁迅在文学作品中揭示了以“阿Q精神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劣根性,又指出每一个中国人应深刻地认识到:“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胡适指出:“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同时他又鼓吹:担来思想的清水“一勺一勺地洒向那孔尘弥漫的大街上”,现代中人应该“打倒孔家店”。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先驱者们引进西学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前辈们相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何进步之处?
2.单选题- (共17题)
2.
“在17世纪,(英国)煤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车发明使用 |
B.英国人口急剧增长 |
C.石油成为主要能源 |
D.近代电力工业发展 |
3.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
B.提出“工商皆本”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批判君主专制 |
4.
***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
C.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
D.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5.
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依据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
B.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
C.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
D.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
6.
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
B.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
C.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
7.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借文学艺术讽喻教会腐败 |
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
C.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
D.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
8.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
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
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
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
9.
牛顿根据自已的研究成果,说地球是个扁球体,象只大桔子,并且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后被证实。该成果的意义是
A.构成近代力学体系基础和近代物理学支柱 |
B.印证理性的正确性,促进启蒙运动的兴起 |
C.证明了自然科学具有预见力和理论指导性 |
D.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 |
10.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
11.
近代某思想家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照搬西方文化 |
B.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为人们所认可 |
C.主张“中体西用”,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D.认为东西方文化各有独特的体用 |
12.
1926年,***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
A.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
B.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
C.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
D.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13.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
14.
1977年4月,邓小平致信党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邓小平此举的实质意图是推动党中央
A.用改革开放取代阶级斗争 |
B.用***思想否定“两个凡是” |
C.清除主观主义思想的影响 |
D.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奠定基础 |
15.
有人据《孙中山全集》第3-11卷统计,孙中山在1914年至1925年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的认识达166处,其中仅1914-1919年就达58次,这一时期他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不可能认识到的是
A.失败源于未发动工农群众 |
B.民主革命不能依靠军阀 |
C.革命组织的涣散后患无穷 |
D.人民民主意识必须增强 |
1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
C.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D.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
17.
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
A.历史的时代 |
B.政治的时代 |
C.艺术的时代 |
D.产业的时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