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上)与宋代丝绸之路(下)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不同。
(3)对材料三中欧洲殖民主义的做法加以评价。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上)与宋代丝绸之路(下)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不同。
(3)对材料三中欧洲殖民主义的做法加以评价。
2.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三: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三: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希特勒和纳粹的统治不只依靠纳粹的恐怖。希特勒也寻求并赢得了民众的压倒性的认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落败,受到《凡尔赛和约》的羞辱,以及经历魏玛共和国动荡的数年之后,他逐步撕毁条约,让德国人为之欢呼。纳粹国家严厉打击大萧条时期增多的犯罪现象,获得民众的好评。约瑟夫·戈培尔是希特勒的宣传部长,他策划培养了对希特勒的崇拜。元首委任受欢迎的电影制片人莱尼·里芬施塔尔拍摄了《意志的胜利》。这是一部宏大的宣传电影,展现了精心编排的1934年纽伦堡集会,25万穿制服的德国人经过严密统一的组织,挥舞着纳粹旗帜,向希特勒致敬;这部电影促成了对元首的崇拜……。
同盟国监督着后来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地区的政治制度发展。直到1951,联邦共和国所通过的所有立法都必须经过西方同盟国的批准。它们进行了一个从教育开始的去纳粹化过程,但并没有进行任何重大的社会改革。同盟国坚持认为,德国总统的权力应受到限制,以避免再出现希特勒那无限制的行政权力。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全体成员,以及大约相同人数的来自各个州的代表组成。同时,同盟国的“去纳粹化”计划旨在从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上清楚所有前纳粹分子,但整体而言,其影响相对较小。事实证明,不可能从政府、工作和教育行业中清除数以百万计的人……与此同时,冷战使得西方列强更快地接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及其重整军备加入西方联盟的行动。
——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德国纳粹获取民心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同盟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去纳粹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希特勒和纳粹的统治不只依靠纳粹的恐怖。希特勒也寻求并赢得了民众的压倒性的认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落败,受到《凡尔赛和约》的羞辱,以及经历魏玛共和国动荡的数年之后,他逐步撕毁条约,让德国人为之欢呼。纳粹国家严厉打击大萧条时期增多的犯罪现象,获得民众的好评。约瑟夫·戈培尔是希特勒的宣传部长,他策划培养了对希特勒的崇拜。元首委任受欢迎的电影制片人莱尼·里芬施塔尔拍摄了《意志的胜利》。这是一部宏大的宣传电影,展现了精心编排的1934年纽伦堡集会,25万穿制服的德国人经过严密统一的组织,挥舞着纳粹旗帜,向希特勒致敬;这部电影促成了对元首的崇拜……。
同盟国监督着后来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地区的政治制度发展。直到1951,联邦共和国所通过的所有立法都必须经过西方同盟国的批准。它们进行了一个从教育开始的去纳粹化过程,但并没有进行任何重大的社会改革。同盟国坚持认为,德国总统的权力应受到限制,以避免再出现希特勒那无限制的行政权力。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全体成员,以及大约相同人数的来自各个州的代表组成。同时,同盟国的“去纳粹化”计划旨在从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上清楚所有前纳粹分子,但整体而言,其影响相对较小。事实证明,不可能从政府、工作和教育行业中清除数以百万计的人……与此同时,冷战使得西方列强更快地接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及其重整军备加入西方联盟的行动。
——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德国纳粹获取民心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同盟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去纳粹化”?并分析其影响。
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恽铁樵(1878-1935年),江苏武进人。他前半生从事教育及编译工作。直到43岁以后才开始习医,行医仅14年即故去,但在这短短的10多年中,他举办三期中医函授学校,撰著医书20多种,其代表作有《群经见智录》、《伤寒论研究》等。他对中西医两个体系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认为中西医之基础各不相同,理论亦不同,各有其所长,主张中医要发展,就必须吸收西医之长,并与之化合,以产生新的中医。但他又主张,要汇通两个体系,首先要发展中医,不应满足中医已有的成就。他十分讲求临证的实效,通过采用中西两者之长以求得治疗之实际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主张尽量利用近代科学之知识,才能达到目的。他反对废止中医和全盘西化。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恽铁樵关于中医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恽铁樵医学主张形成的原因。
材料恽铁樵(1878-1935年),江苏武进人。他前半生从事教育及编译工作。直到43岁以后才开始习医,行医仅14年即故去,但在这短短的10多年中,他举办三期中医函授学校,撰著医书20多种,其代表作有《群经见智录》、《伤寒论研究》等。他对中西医两个体系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认为中西医之基础各不相同,理论亦不同,各有其所长,主张中医要发展,就必须吸收西医之长,并与之化合,以产生新的中医。但他又主张,要汇通两个体系,首先要发展中医,不应满足中医已有的成就。他十分讲求临证的实效,通过采用中西两者之长以求得治疗之实际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主张尽量利用近代科学之知识,才能达到目的。他反对废止中医和全盘西化。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恽铁樵关于中医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恽铁樵医学主张形成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7题)
5.
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
A.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 |
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
C.有利于缓解罗马帝国的社会矛盾 |
D.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
6.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的漫画家为此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终于挑好帽子了》(注:玛丽安娜是法国的象征)的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
C.法国的统治制度像女郎的房间一样混乱 |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
7.
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逐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苏州传统纺织业的衰落 | B.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影响苏州经济 |
C.长江航运衰落被海运彻底取代 |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 |
8.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1937年8月9日《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事,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 |
B.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C.《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
D.《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 |
10.
刘宗绪在他主编的《世界近代史》说:“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 B.第一国际的建立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D.十月革命的发生 |
11.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十月革命主要是要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
C.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 |
D.革命的发生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
12.
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政策 | B.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约束 |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13.
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准确的是
A.为“遏制理论”造势 | B.要整合世界市场 |
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 D.推动欧共体的发展 |
14.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劳动工具先进 | B.土地肥沃 |
C.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 | D.发达的精耕细作技术 |
15.
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科技进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 B.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主要是工人 | D.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
16.
他们只学(西方)技术不学政治制度,充其量是对“破房子”进行“裱糊”而已的半拉子工程。势必被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所淹没。“他们”所属的派别最有可能是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17.
总面积排广东省第六县级行政区惠东,从1983年拥有2445个自然村,到2011年锐减到2010个,近30年时间全县有435个村庄消失,年均消失14.5个。这反映了
A.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 |
B.经济体制改革使城市化进程发展 |
C.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 |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乡镇企业发展壮大 |
18.
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叙述: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以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赢了官司。秋菊打官司能够成行和能够打赢官司,说明该故事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建国初期 |
B.三大改造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以来 |
19.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材料中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
A.国王 | B.马丁•路德 | C.罗马教皇 | D.上帝 |
20.
甘薯传入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增加与粮食不足问题,甘薯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图书写下了详细的生产指导,用以推广甘薯种植。这部图书是
A.《齐民要术》 |
B.《农书》 |
C.《本草纲目》 |
D.《农政全书》 |
21.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期的情形时说,“有人说C•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能反映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爱国情怀 |
B.反映了中国青年对新文学形式的向往 |
C.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
D.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征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