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宋朝被赶出中国的北部并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宋朝比大多数中国其他朝代更倚重商业税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当时的主要港口是泉州。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并简要评价。
材料一:当宋朝被赶出中国的北部并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宋朝比大多数中国其他朝代更倚重商业税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当时的主要港口是泉州。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明太祖立国之初,在东南沿海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略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二是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诱导倭寇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财货”,“北至辽东,南抵浙、东粤”,“无岁不被其害”。明太祖为了巩固国防,“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其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并简要评价。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单选题- (共17题)
3.
2018年6月2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了首相特雷莎•梅最重要的脱欧法案。但是随后特蕾莎•梅与欧洲联盟的谈判屡屡受挫。据英国媒体12号报道,首相特蕾莎•梅眼下遭遇来自保守党内部的信任危机。约有50名保守党议员在英国议会的公开讨论中,要求特蕾莎·梅尽快下台。这说明在英国
A.议会权力至上,首相要对议会负责 |
B.首相掌握具体行政权,对英王负责 |
C.英王是国家元首,掌握实际决策权 |
D.议会立法限权,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
4.
英国和美国的代议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具代表的政治制度,下列对其表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B.美国代议制优于英国代议制 |
C.美国的政府首脑是选民直接选出,而英国的政府首脑是世袭的 |
D.英国首相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
5.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C.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
D.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
6.
民国外交家蒋廷黻曾指出,“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 |
B.《资政新篇》违背历史潮流 |
C.太平军孤军深入,北伐失败 |
D.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 |
7.
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通过张謇的论述,可以看出他认为孙中山的革命
A.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8.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
B.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
C.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 |
D.中共接受民生主义的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
9.
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号召边区各部队都像359旅一样,在边区各军驻地都建设起自己的“南泥湾”。南泥湾政策
A.推行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B.意在积累生产建设的经验 |
C.以发展根据地军工业为主 |
D.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10.
作家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一书中指出:“解放战争并不仅是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那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亦有攻打太原的艰难和血腥,攻打金门岛的惨烈和失败,攻打兰州的诡异和曲折,无数的人生悲剧掩埋在历史的深海里。”下列对解放战争经历曲折、跌宕过程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国共双方在各战场的军事态势不同 |
B.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劣势和武装落后 |
C.二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格局的影响 |
D.美国始终都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 |
11.
“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俄国二月革命
B. 七月流血事件
C. 苏联成立
D. 俄国十月革命
A. 俄国二月革命
B. 七月流血事件
C. 苏联成立
D. 俄国十月革命
12.
***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在新中国后才开始实行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
13.
据《宋史》记载,官员许骧的父亲先为商人,“尝拥高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然后教子业儒应科举。这反映出当时
A.士人经商蔚然成风 | B.商人阶层重义轻利 |
C.朝廷放弃抑商政策 | D.商人社会地位不高 |
14.
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法案规定在纺织厂(除了丝绸与饰边的劳动领域),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岁至13岁儿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13岁至18岁的年轻工人每天工作不超过12小时。这些由监督员监督实施。这一法案说明
A.工业革命期间童工的待遇得到根本性改善 |
B.英国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 |
C.英国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
D.自由主义政策时期存在国家的干预 |
15.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建的重工业企业主要有10家;1937年度又陆续增设了11家重工业企业或筹备机构,而这些企业均远离沿海,大部分设在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等内地省份。这一做法旨在
A.平衡全国工业布局 |
B.为持久抗战做准备 |
C.带动民营经济发展 |
D.建立国家工业体系 |
16.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
C.经济特区的创立 |
D.家庭联产承包的出现 |
17.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
C.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
18.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建设道路到底如何,没有现成的教条,”“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下列能体现邓小平改革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借鉴的有
①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 ②利用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③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 ④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过程
①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 ②利用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③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 ④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过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