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统一的德国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仍然让整个欧洲大为吃惊。原本四分五裂的心脏地带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欧洲的权力中心从巴黎转到柏林,德国在大国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英国并不欢迎这个新崛起的中欧强国。在德国统一前,英国一直是普鲁士的盟友。可是在法国即将战败之际,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索尔兹伯里就提出,英国不能消极中立,要阻止德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在新帝国成立后不久,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就作出了反应,他在下院说:“这场战争(普法战争)意味着德国的革命,它的政治影响比上个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还要大……你们正面临一个新的世界,正在产生新的影响,有些新的,尚辨认不清的目标和危险需要应付,这样的事情目前看来还处于朦胧状态而少有人知,……但是,欧洲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力量平衡已经彻底被破坏了。”
俄国也不欢迎德国的强大。俄国一直以普鲁士的保护者自居,视普鲁士为俄罗斯的小朋友,而现在随着德国的强大,德国已经与俄罗斯平起平坐。如果德国一直以这样的趋势发展,德国将取得欧洲大陆霸权,若如此,那俄罗斯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将一落千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俄罗斯也是一个处于欧洲大陆边缘,对欧洲大陆施加强大影响的国家,它不能容忍其他大国称霸欧洲大陆,因为那样的话,俄罗斯就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国家。德国的强大会造成奥匈帝国向德国靠拢,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那么,俄罗斯在争夺巴尔干时会陷于孤立。俄罗斯逐渐从德国传统的反法盟友转变为法国的支持者。大国中只有奥匈帝国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逐渐显示出善意。
——摘编自周旭东《德国崛起后为什么未能及时融入国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俄国不欢迎德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崛起后的德国未能融入国际社会的教训。
材料当统一的德国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仍然让整个欧洲大为吃惊。原本四分五裂的心脏地带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欧洲的权力中心从巴黎转到柏林,德国在大国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英国并不欢迎这个新崛起的中欧强国。在德国统一前,英国一直是普鲁士的盟友。可是在法国即将战败之际,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索尔兹伯里就提出,英国不能消极中立,要阻止德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在新帝国成立后不久,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就作出了反应,他在下院说:“这场战争(普法战争)意味着德国的革命,它的政治影响比上个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还要大……你们正面临一个新的世界,正在产生新的影响,有些新的,尚辨认不清的目标和危险需要应付,这样的事情目前看来还处于朦胧状态而少有人知,……但是,欧洲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力量平衡已经彻底被破坏了。”
俄国也不欢迎德国的强大。俄国一直以普鲁士的保护者自居,视普鲁士为俄罗斯的小朋友,而现在随着德国的强大,德国已经与俄罗斯平起平坐。如果德国一直以这样的趋势发展,德国将取得欧洲大陆霸权,若如此,那俄罗斯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将一落千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俄罗斯也是一个处于欧洲大陆边缘,对欧洲大陆施加强大影响的国家,它不能容忍其他大国称霸欧洲大陆,因为那样的话,俄罗斯就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国家。德国的强大会造成奥匈帝国向德国靠拢,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那么,俄罗斯在争夺巴尔干时会陷于孤立。俄罗斯逐渐从德国传统的反法盟友转变为法国的支持者。大国中只有奥匈帝国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逐渐显示出善意。
——摘编自周旭东《德国崛起后为什么未能及时融入国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俄国不欢迎德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崛起后的德国未能融入国际社会的教训。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代秦,为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政策,受到打击的私营工商业迅速恢复发展,其势力大大超过战国时期。所谓“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由此,商人成为与封建政权争夺经济控制权的主要威胁。此时的汉武帝在实力增加的前提下想有所作为,但单凭农业经济的收入难以支撑,如果过度征敛,必然导致秦王朝速亡之覆辙;而富商大贾对政府财政危机视而不见,“不佐国家之急”,更加激怒了汉武帝,于是,在借鉴秦朝等经验的前提下,实行了打击富商大贾、国家直接控制工商业的大规模行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官府涉足商品经济领域的理论——轻重之学,并从此被历代封建国家奉为至宝。
隋至唐前期,封建国家对盐铁等大部分实行官营,但在官采之外,还少量允许私人自采经营,所谓“官不采者”,“听人私采,官收其税”。此时,赋税以均田制为主要内容,矿税、盐税等间接税的比重甚少。到唐后期,随着均田制的瓦解,户口大量流失,以丁口为税基的租庸调日益减少,而官僚集团的膨胀和军费巨增又使开支大量增加,从而造成唐王朝严重的财政危机。为此,唐廷开始扩大对工商业控制的范围,增加间接税的征收。刘晏主持理财的各项措施,集中反映了这种政策的变化。他将封建国家控制工商业的理论基础——轻重论进一步完善,即由官府独占变为官商分利,在封建国家掌握轻重之威势的同时,利用商人的独立经营来部分代替官府的经济活动。如食盐业实行官府总批发、商人零售的就场专卖,既避免了官收、官销的各种弊端,又将商人由打击的主要对象变为政府推行禁榷专卖的帮手,从而提高了商人经营的积极性,增加了政府榷盐收入。因此,盐税就成为唐政府田赋之外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其数量由60万缗增加到600万缗,占当时财政收入的一半。另外,刘晏还把轻重论仅强调控制、榨取,发展为扶助生产和流通的手段,其设立的盐政机构在征收盐税之外,还对生产进行检查指导,由此起到了既增加财政收入,又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作用。唐后期,随着饮茶的日益流行,茶叶的生产和销售逐渐在社会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茶税收入也日益增加,贞元九年(793年)唐德宗正式将茶税作为国家税收,每岁得钱40万贯,从此,榷茶成为专卖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尽管刘晏将轻重论有所发展和改善,但在宋朝时期,违反商品自由流通规律的禁榷专卖制和缺乏人身自由的官府工业仍然是弊端丛生,难以为继。像食盐专卖虽然实行钞引截角等方式以完善之,却还是权贵相托,奸商谋利,造成私贩严重,官盐雍滞。北宋初实行严厉的征榷法,官府控制了全部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茶利甚高,但与茶商和园户的矛盾严重激化,形成官茶积压、本金难收的局面。官府工业如矿冶业等则效率低下,无法维持。为此,宋政府只好改变政策,逐渐放松对工商业的控制,活跃商品经济以扩大税收,解决庞大军队和官僚机构的开支难题。如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实行允许商人与园户自由贸易的通商法,此后通商法与征榷法交替使用,宋徽宗政和年间终于结合两者,实行了既加强对园户的控制管理,又不干涉茶叶的生产和交换,从而成为南宋和元代的基本茶法。矿业中冶铁和金银开采在官营之外允许民间鼓铸,冶户以二分交税,八分自由贩卖。有的冶铁因效益差而改为民营,按比例征税。同时也放宽了铜禁,允许民间免税自造一些铜器。酒类采取私商包销的制度。在商品流通领域宋政府也放松了控制,实行公布商税、保护商旅等“恤商政策”,并鼓励海外贸易,因而国内商品交易和对外贸易有较大发展,市场更加繁荣,商税成为宋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每年达1000万贯,连同盐、铁、酒、市舶、矿冶等共占北宋总收入的70%。宋政府“官商分利”的政策在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摘编自李绍强《论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政策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轻重之学”在汉代诞生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轻重之学”在唐、宋时期变化的相似之处?
西汉代秦,为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政策,受到打击的私营工商业迅速恢复发展,其势力大大超过战国时期。所谓“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由此,商人成为与封建政权争夺经济控制权的主要威胁。此时的汉武帝在实力增加的前提下想有所作为,但单凭农业经济的收入难以支撑,如果过度征敛,必然导致秦王朝速亡之覆辙;而富商大贾对政府财政危机视而不见,“不佐国家之急”,更加激怒了汉武帝,于是,在借鉴秦朝等经验的前提下,实行了打击富商大贾、国家直接控制工商业的大规模行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官府涉足商品经济领域的理论——轻重之学,并从此被历代封建国家奉为至宝。
隋至唐前期,封建国家对盐铁等大部分实行官营,但在官采之外,还少量允许私人自采经营,所谓“官不采者”,“听人私采,官收其税”。此时,赋税以均田制为主要内容,矿税、盐税等间接税的比重甚少。到唐后期,随着均田制的瓦解,户口大量流失,以丁口为税基的租庸调日益减少,而官僚集团的膨胀和军费巨增又使开支大量增加,从而造成唐王朝严重的财政危机。为此,唐廷开始扩大对工商业控制的范围,增加间接税的征收。刘晏主持理财的各项措施,集中反映了这种政策的变化。他将封建国家控制工商业的理论基础——轻重论进一步完善,即由官府独占变为官商分利,在封建国家掌握轻重之威势的同时,利用商人的独立经营来部分代替官府的经济活动。如食盐业实行官府总批发、商人零售的就场专卖,既避免了官收、官销的各种弊端,又将商人由打击的主要对象变为政府推行禁榷专卖的帮手,从而提高了商人经营的积极性,增加了政府榷盐收入。因此,盐税就成为唐政府田赋之外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其数量由60万缗增加到600万缗,占当时财政收入的一半。另外,刘晏还把轻重论仅强调控制、榨取,发展为扶助生产和流通的手段,其设立的盐政机构在征收盐税之外,还对生产进行检查指导,由此起到了既增加财政收入,又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作用。唐后期,随着饮茶的日益流行,茶叶的生产和销售逐渐在社会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茶税收入也日益增加,贞元九年(793年)唐德宗正式将茶税作为国家税收,每岁得钱40万贯,从此,榷茶成为专卖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尽管刘晏将轻重论有所发展和改善,但在宋朝时期,违反商品自由流通规律的禁榷专卖制和缺乏人身自由的官府工业仍然是弊端丛生,难以为继。像食盐专卖虽然实行钞引截角等方式以完善之,却还是权贵相托,奸商谋利,造成私贩严重,官盐雍滞。北宋初实行严厉的征榷法,官府控制了全部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茶利甚高,但与茶商和园户的矛盾严重激化,形成官茶积压、本金难收的局面。官府工业如矿冶业等则效率低下,无法维持。为此,宋政府只好改变政策,逐渐放松对工商业的控制,活跃商品经济以扩大税收,解决庞大军队和官僚机构的开支难题。如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实行允许商人与园户自由贸易的通商法,此后通商法与征榷法交替使用,宋徽宗政和年间终于结合两者,实行了既加强对园户的控制管理,又不干涉茶叶的生产和交换,从而成为南宋和元代的基本茶法。矿业中冶铁和金银开采在官营之外允许民间鼓铸,冶户以二分交税,八分自由贩卖。有的冶铁因效益差而改为民营,按比例征税。同时也放宽了铜禁,允许民间免税自造一些铜器。酒类采取私商包销的制度。在商品流通领域宋政府也放松了控制,实行公布商税、保护商旅等“恤商政策”,并鼓励海外贸易,因而国内商品交易和对外贸易有较大发展,市场更加繁荣,商税成为宋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每年达1000万贯,连同盐、铁、酒、市舶、矿冶等共占北宋总收入的70%。宋政府“官商分利”的政策在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摘编自李绍强《论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政策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轻重之学”在汉代诞生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轻重之学”在唐、宋时期变化的相似之处?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力争成为一个富裕强大文明的国家,造福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美国的目标则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的美国,实现美国梦,包括国民幸福,国家安全,以及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包括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因此,中国大陆和美国的矛盾在两个方面,意识形态上相互争论,国家利益上不少冲突。因此不少人戏称为“美中不足”。中美关系事关中国发展大局,对美国也十分重要;从中国的战略利益出发,我们双方要加强沟通,建立互信。被公认为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的大卫·蓝普顿认为:中美关系像一种婚姻关系,互相需要,因此不会离婚,但会不停地争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为例,评述蓝普顿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现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力争成为一个富裕强大文明的国家,造福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美国的目标则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的美国,实现美国梦,包括国民幸福,国家安全,以及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包括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因此,中国大陆和美国的矛盾在两个方面,意识形态上相互争论,国家利益上不少冲突。因此不少人戏称为“美中不足”。中美关系事关中国发展大局,对美国也十分重要;从中国的战略利益出发,我们双方要加强沟通,建立互信。被公认为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的大卫·蓝普顿认为:中美关系像一种婚姻关系,互相需要,因此不会离婚,但会不停地争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为例,评述蓝普顿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11题)
4.
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这反映了()
A.议会进一步抑制王权 | 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
C.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 | D.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 |
5.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 | B.代议制民主 | C.先进的生产力 | D.科学社会主义 |
6.
“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A.有利于农村分配土地所有权 | 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
C.不利于农村基层的管理工作 | D.民主得到了进一步普及 |
7.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同盟解体 |
B.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
D.国家实力变化 |
8.
《全球文明史》:“19世纪后期的殖民地官僚和经理人试图指导非洲和亚洲的农民学会科学种田技术……这些地区都为供给工业化欧洲的经济需求而进行了重组。”这表明( )
A.殖民扩张有助于亚非国家革新技术 |
B.世界市场在殖民扩张中最终形成 |
C.亚非地区加深了对工业国经济依赖 |
D.技术交流与改进是扩张主要后果 |
9.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重点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同时调整一些基础工业品的价格。材料表明当时价格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深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发挥市场在产品价格调控中的积极作用 |
C.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
D.改变以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象 |
10.
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
C.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
D.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而来的 |
11.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著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专制集权的巩固 |
B.封建经济的衰退 |
C.理学思想的影响 |
D.审美意识的觉醒 |
12.
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主席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早在1800年左右就谈到治疗此类疾病的是( )
A.《本草纲目》 | B.《伤寒杂病论》 |
C.《黄帝内经》 | D.《千金方》 |
13.
《水浒传》作者集中了人民当英雄的美好理想,人民渴望成为武松那样充满着力和勇的英雄,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喘息于封建黑暗统治下的人民想起而反抗,只有依靠自己的力和勇,来争取斗争的胜利。这说明文学的实质是( )
A.歌颂和描写英雄人物 | B.宣传和发动人民革命斗争 |
C.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 | D.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