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历史展览是向民众普及历史知识,实现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某校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面对公众举办了一次历史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
(1)请指出展览一中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及本质区别。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展览二:中外史学著作
(2)据材料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展览三:东西方科技




牛耕 蒸汽机 清朝战船 英国战船
(3)观察以上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你有哪些认识?有观众认为,上述图片展示中,最先进最核心的枝术是蒸汽机,它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结合所学,请你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该观点为中心为蒸汽机写一段解说词。
(4)

展览四中外名画欣赏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四中两幅名画,为其中一幅撰写作品简介。(内容必须包括: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时代特征)
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卢梭《社会契约论》 |
![]()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请指出展览一中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及本质区别。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展览二:中外史学著作
| 《史记》 | 《历史》 |
作者 |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
记述内容 | 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 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
(2)据材料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展览三:东西方科技




牛耕 蒸汽机 清朝战船 英国战船
(3)观察以上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你有哪些认识?有观众认为,上述图片展示中,最先进最核心的枝术是蒸汽机,它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结合所学,请你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该观点为中心为蒸汽机写一段解说词。
(4)

展览四中外名画欣赏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四中两幅名画,为其中一幅撰写作品简介。(内容必须包括: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时代特征)
2.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夷学到西学,再到新学的嬗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杨光先对康熙帝说:)皇上颁行之历,应用尧舜之历;皇上事事皆法尧舜,岂独于历法有不然哉?今南怀仁天主教之人,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法也?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矣。……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不得己》
材料二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荚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痦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三倘以为中国之法,孔子之道,足以组织吾之国家,支配吾之社会使适于今日竞争世界之生存,则不徒共和宪法为可废,……及一切新政治,新教育,无一非多事,且无一非谬误,应悉废罢,仍守旧法,以免滥费吾人之财力。万一不安本分,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則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1916年11月,第二卷第三号
材料四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东西学存在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造成的主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待西学态度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及原因。
(4)李大钊所说的“第三新文明”指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嬗变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杨光先对康熙帝说:)皇上颁行之历,应用尧舜之历;皇上事事皆法尧舜,岂独于历法有不然哉?今南怀仁天主教之人,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法也?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矣。……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不得己》
材料二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荚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痦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三倘以为中国之法,孔子之道,足以组织吾之国家,支配吾之社会使适于今日竞争世界之生存,则不徒共和宪法为可废,……及一切新政治,新教育,无一非多事,且无一非谬误,应悉废罢,仍守旧法,以免滥费吾人之财力。万一不安本分,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則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1916年11月,第二卷第三号
材料四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东西学存在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造成的主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待西学态度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及原因。
(4)李大钊所说的“第三新文明”指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嬗变的主要因素。
3.
表1明末历局外国传教士译者和中国译者统计表
表2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和墨海书馆中外译者统计表
——摘编自李亮亮,贺爱军《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
比较表l、表2,提取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籍贯 | 江苏 | 上海 | 浙江 | 河北 | 陕西 | 意大利 | 法国 | 德国 | 西班牙 | 葡萄牙 |
人数 | 1 | 1 | 2 | 1 | 1 | 10 | 6 | 2 | 1 | 1 |
表2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和墨海书馆中外译者统计表
籍贯 | 江苏 | 上海 | 浙江 | 广东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人数 | 21 | 12 | 8 | 2 | 2 | 2 | 1 | 6 | 5 | 1 |
——摘编自李亮亮,贺爱军《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
比较表l、表2,提取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到中国化的深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但形式主义的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十月的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的风”吹入我国的时间和标志?
(2)结合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指出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和积极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但形式主义的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十月的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的风”吹入我国的时间和标志?
(2)结合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指出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和积极作用。
2.单选题- (共23题)
6.
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9.87米,高0.3米,画中各色人物超过2000个,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天平山、运河、古城墙等地标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江南的山青水绿之美。仇英这幅画作是
A.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 |
B.江南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
C.对西洋绘画技法的尝试 |
D.明末进步思潮流行的体现 |
7.
“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
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
8.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
9.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权力制衡 |
B.君主立宪 |
C.天赋人权 |
D.社会契约 |
10.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使你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材料反映出
A.神权时代的德国社会状况 |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 |
C.启蒙运动时期的反对专制 |
D.宗教改革时期“与上帝对话” |
11.
智者学派是希腊工商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
12.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表现认识不恰当的是
A.他反对民主政治 |
B.他认为法律至上 |
C.他遵守社会道德 |
D.他对民主政治还有疑惑 |
13.
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有上帝的命令,所以应当尽心尊敬、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最大的福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主教在宗教领域的地位 |
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 |
C.论证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对等地位 |
D.强调世俗权力对教权的遵从 |
14.
西方“星学之父”、丹麦人第谷(1546-1601)依照浑仪原理,制造出大型赤道式仪器,还采用流传的赤道坐标取代赞道坐标,在汶岛设立天文台进行观测.他的成果帮助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行规律.该规律又给提出万有引力的牛顿以启迪.这说明
A.思想解放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提 |
B.古代中国天文学成就直接或间接惠泽西方 |
C.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
D.天文学对牛顿三大定律创立存在奠基作用 |
15.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①《玄秘塔》碑
②泥活字板
③《四书集注》
④《全宋词》




①《玄秘塔》碑
②泥活字板
③《四书集注》
④《全宋词》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6.
“哥白尼把地球看作是太阳系里的一颗小行星,以这一革命性思想为发端,经过伽利略、第谷·布拉赫和刻卜勒等人的工作,最后导致牛顿对物理世界的伟大综合。”这体现了近代科学的
A.自发性 |
B.逻辑性 |
C.反复性 |
D.实验性 |
17.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启蒙与救亡并重 |
B.推动中国近代化 |
C.实行民主政治 |
D.实现民族独立 |
18.
刘大白在民国七年的一首诗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其创作背景是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
B.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C.李大钊等宣传社会主义 |
D.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
20.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④ |
22.
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 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道路的内容相同 ②领导力量相同
③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同 ④依靠力量相同
①道路的内容相同 ②领导力量相同
③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同 ④依靠力量相同
A.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3.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
B.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
24.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情问题。这集中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 |
B.照搬苏联经验 |
C.强调政治导向 |
D.发展急于求成 |
25.
莫言在小说《生死轮回》中塑造了土地改革时被枪毙、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A.《唐璜》 |
B.《老人与海》 |
C.《百年孤独》 |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