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一百七十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为探索人类理想社会,曾提出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了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2)中国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推动世界政治进步有何积极意义?
(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在此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作出的关于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是什么?
(4)当今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推进全球治理和文明进步。这一目标的提出顺应了当代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请你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1)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2)中国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推动世界政治进步有何积极意义?
(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在此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作出的关于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是什么?
(4)当今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推进全球治理和文明进步。这一目标的提出顺应了当代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请你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2.判断题- (共3题)
3.材料分析题- (共1题)
5.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摘编自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国内生产总值 | 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万亿美元。 |
对外贸易 | 从1978年到2004年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4.单选题- (共20题)
6.
《西方文明史》在论述雅典民主政治时写道:“他的主要贡献是推行依地区而非依氏族联盟选举执政官的制度。”他的这一贡献
A.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 |
B.奠定了四百人议事会的公民基础 |
C.使得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 |
7.
1746年2月10日,英国首相配兰因与英王乔治二世政见不和,带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遂让普特尼重新组阁,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议员,得不到下院的支持。当他邀请上届内阁的阁员入阁时,被冷言回绝。无奈之下,他只好在2月12日辞职。这一事件后,英国
①责任内阁开始出现
②议会掌握了最高立法权
③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④首相必须得到下院支持
①责任内阁开始出现
②议会掌握了最高立法权
③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④首相必须得到下院支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8.
下图漫画中,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蒙着双眼,手提一个天平,天平的一侧放着“美国宪法”,另一侧坐着杜鲁门总统,载有宪法的一端显然更有分量。该漫画反映出美国


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
B.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 |
C.总统与最高法院相互制衡 |
D.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 |
9.
据吕思勉《中国近代史》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英兵既逼江宁,清廷战守俱穷,与英使订立条约。许英商任意与华人贸易,进出口税则订明秉公议定。”这一“条约”
A.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
B.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
C.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
D.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1.
“在私有制消灭后,党内部分同志错误地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民主党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为此,党中央
A.通过公私合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B.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C.制定1954年宪法,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
D.将政协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12.
1987年11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这一天被台湾《民众日报》称之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历史性”是指海峡两岸
A.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
B.直接通邮、通商、通航 |
C.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
D.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
15.
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1260年展开大胆想象,“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最早将这一想象变成现实的是
A.新航路开辟 |
B.第一次工业革命 |
C.第二次工业革命 |
D.信息技术革命 |
16.
“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50多处贸易商埠。”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人 |
B.西班牙人 |
C.荷兰人 |
D.英国人 |
17.
下列图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工矿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
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 |
D.日本加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
18.
李鸿章上奏朝廷称:“各口通商以来,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故设法召集华股,特创此局以与洋商争衡,庶逐渐收回权利。”由此可知,李鸿章创办“此局”的目的是
A.解决民用企业困难 |
B.逐步收回国家利权 |
C.筹集军事工业资金 |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19.
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 占进口商品总值的百分比(%) |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
1893 | 8.4 | 91.6 |
1903 | 15 | 85 |
1910 | 17.6 | 82.4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 |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D.列强侵华方式仍以商品输出为主 |
20.
“当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共同体,称之为‘国家或政治体’”。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应是
A.苏格拉底 |
B.马丁•路德 |
C.康德 |
D.卢梭 |
21.
下图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标志,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主体图案结构形体严整 |
B.背景文字便于抒情达意 |
C.书法奖标志兼有楷书和草书 |
D.主体图案体现东晋书法成就 |
22.
2017年9月29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理论的应用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量子论的创立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
B.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
C.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
D.有力挑战了西方的封建神学创世说 |
23.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评价道:他所宣扬的儒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故又称“新学”。这里的“他”应是
A.魏源 |
B.洪秀全 |
C.康有为 |
D.李大钊 |
24.
孙中山认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制具体表现在,中日‘二十一条’所载,几乎国家尽归其掌握。此显系民族主义未达目的所致。”此后,孙中山将“民族主义”发展为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判断题:(3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