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50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
(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待学习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用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及实践结果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2.单选题(共11题)

2.
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3.
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强调自由,主张“因信称义”
B.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D.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4.
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A.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
5.
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C.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D.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6.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7.
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影响他们的主要应该是
A.伽利略的实证主义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
8.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9.
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
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10.
“自乙未(1895年)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注:小人或奸人)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这段话的主旨是
A.中体西用
B.托古改制
C.民主共和
D.全盘西化
11.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12.
“他们用极度抽象的形体和泼墨式的色彩去表现自然物体和人体,多数作品全然不顾科学家所称的客观现实。”材料中的“他们”
A.透过主观主义怀疑现代社会
B.批判社会的黑暗以表达不满
C.描绘光和色彩传达主观感受
D.对“理性王国”渐趋于失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