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7~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涉及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17~18世纪 | 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杀,其著作在明清两代均被列为禁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雍正设立军机处。 广东十三行成立。 乾隆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并拒绝了英国开口通商的要求。 | 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启蒙运动。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目的是想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 美国1787年宪法正式生效。 法国大革命爆发。 |
19世纪 |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戊戌变法。 |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议会改革。 马克思主义诞生。 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日本明治维新。 |
20世纪初 | 中华民国成立。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俄国十月革命。 |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7~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涉及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康乾时期农业高度发展。政府大力鼓励垦荒,此时全国新地面积上升到10亿亩以上。康熙帝亲自在宫中反复试种早熟的福种“御稻米”,以此带动农业技术发展。人们还创造了复种套种、多熟轮作等新作方法。此外,农作物品种方面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推广,这成为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条件。防范水旱灾害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乾隆皇帝就曾在谕旨中说:“河工关系民生者甚巨,苟有裨益,虽费帑金一二千万,亦非所惜。”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机制农产品全蜂拥而至,中国农业、手工业受到冲击。纺织工业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造成了大量资金外流。对外贸易方面,中国传统农业日渐失去竞争优势。1877年的《华北捷报》认为:“印度制茶较中国优越的地方在于改良的机器、最好的焙制技术及专家监督的大茶园。”1895年,康有为建议清政府设农商局于京师。袁世凯也上书呼吁,“中国想讲求地利,开辟利源,非效法西方创办农业学堂、培养农业人才不为功”。1897年,罗振玉主编《农学丛书》时,既有欧美、日本农业生产新技术,又有传统农书和我国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
——摘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乾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2)根掘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晩清农业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一 清代康乾时期农业高度发展。政府大力鼓励垦荒,此时全国新地面积上升到10亿亩以上。康熙帝亲自在宫中反复试种早熟的福种“御稻米”,以此带动农业技术发展。人们还创造了复种套种、多熟轮作等新作方法。此外,农作物品种方面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推广,这成为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条件。防范水旱灾害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乾隆皇帝就曾在谕旨中说:“河工关系民生者甚巨,苟有裨益,虽费帑金一二千万,亦非所惜。”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机制农产品全蜂拥而至,中国农业、手工业受到冲击。纺织工业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造成了大量资金外流。对外贸易方面,中国传统农业日渐失去竞争优势。1877年的《华北捷报》认为:“印度制茶较中国优越的地方在于改良的机器、最好的焙制技术及专家监督的大茶园。”1895年,康有为建议清政府设农商局于京师。袁世凯也上书呼吁,“中国想讲求地利,开辟利源,非效法西方创办农业学堂、培养农业人才不为功”。1897年,罗振玉主编《农学丛书》时,既有欧美、日本农业生产新技术,又有传统农书和我国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
——摘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乾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2)根掘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晩清农业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600年英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特权,后来它又逐步取得代表王室对印度的统治权。但其自知单凭自身力量很难实行有效统治,因此采取了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东印度公司牢牢掌握着统治印度的最高实权,以达到掠夺印度、服务英国的目的;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并未立即完全摧毁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而是采取了与印度的土邦王公贵族相勾结的办法,利用印度自身封建势力对印度实行暴力统治,以达到永久殖民占领的目标。
随着印度人民的不断抗争,特别是一些上层精英人士的不断争取,迫于压力,英国殖民者逐渐进行了一些改革。1790年—1793年,印度总督康沃利斯改革司法制度,将司法与行政分立,并完善了民事、刑事两类司法体系。1833年英国殖民者通过印度政府法,决定在总督参事会中设立专司立法成员,立法成为总督参事会的专项职能。1853年,印度政府法又正式使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法案决定采取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录用印度文官,为今日印度文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陈峰君《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
(1)根据材料,概括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进行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东印度公司的改革。
材料1600年英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特权,后来它又逐步取得代表王室对印度的统治权。但其自知单凭自身力量很难实行有效统治,因此采取了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东印度公司牢牢掌握着统治印度的最高实权,以达到掠夺印度、服务英国的目的;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并未立即完全摧毁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而是采取了与印度的土邦王公贵族相勾结的办法,利用印度自身封建势力对印度实行暴力统治,以达到永久殖民占领的目标。
随着印度人民的不断抗争,特别是一些上层精英人士的不断争取,迫于压力,英国殖民者逐渐进行了一些改革。1790年—1793年,印度总督康沃利斯改革司法制度,将司法与行政分立,并完善了民事、刑事两类司法体系。1833年英国殖民者通过印度政府法,决定在总督参事会中设立专司立法成员,立法成为总督参事会的专项职能。1853年,印度政府法又正式使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法案决定采取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录用印度文官,为今日印度文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陈峰君《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
(1)根据材料,概括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进行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东印度公司的改革。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狄青(1008—1057),北宋名将,出生贫寒,但为人慷慨,尚节义,慎密寡言。宋仁宗宝元初年,西夏李元昊反,狄青随军出征,屡立战功,“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以《左氏春秋》授之。狄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惠州团练使等职。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仁宗任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平定了南方侬智高的叛乱。宋仁宗先后摧升狄青为枢密副使、枢密使。
——据《宋史•狄青传》
材料二 狄青在枢密院任职的四年间,欧阳修三次上书弹劾“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后来狄青被贬到陈州,不久即郁闷而死。狄青死后,宋仁宗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武襄”。宋神宗把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高规格礼节来祭祀。宋代的《说狄青》、杂剧《狄青扑马》等均塑造了其忠孝节义的形象。
——据张春晓《从接受反差到形象神化
——试论狄青形象的文学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狄青在政坛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中期以后狄青形象日益受到推崇的原因。
材料一 狄青(1008—1057),北宋名将,出生贫寒,但为人慷慨,尚节义,慎密寡言。宋仁宗宝元初年,西夏李元昊反,狄青随军出征,屡立战功,“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以《左氏春秋》授之。狄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惠州团练使等职。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仁宗任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平定了南方侬智高的叛乱。宋仁宗先后摧升狄青为枢密副使、枢密使。
——据《宋史•狄青传》
材料二 狄青在枢密院任职的四年间,欧阳修三次上书弹劾“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后来狄青被贬到陈州,不久即郁闷而死。狄青死后,宋仁宗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武襄”。宋神宗把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高规格礼节来祭祀。宋代的《说狄青》、杂剧《狄青扑马》等均塑造了其忠孝节义的形象。
——据张春晓《从接受反差到形象神化
——试论狄青形象的文学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狄青在政坛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中期以后狄青形象日益受到推崇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0题)
6.
公元前326年,罗马通过了彼提利阿法案,依照法律规定,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这一规定
A.保证了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 |
B.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
C.解决了平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 |
D.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
7.
1893年,当徳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新军事法案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作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
A.面临着世界大战的威胁 |
B.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
C.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 |
D.基本上确立了代议制度 |
8.
1840年4月,美国领事告诉清朝某官员英国将派军远征中国的消息,但该官员将其称之为“谣言”,英军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后,该官员还上奏皇帝:“伏查英夷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乃载运鸦片。”由此可知,该官员
A.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缺乏清晰的认识 |
B.对鸦片战争的失败负有主要责任 |
C.判断敌情失误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
D.认为英国鸦片走私行为不足为虑 |
9.
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A.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 |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10.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这样写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已经完善 |
B.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 |
C.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
D.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 |
11.
1954年,***在会见英国外宾时说:“中国、苏联、英国和其他各大国都靠拢些,也包括美国在内。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美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要和平,我们就不得安宁,大家也不得安宁。”这表明
A.中国希望联合美国抗衡苏联的威胁 |
B.中国外交对意识形态有所突破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公认 |
D.中国外交的重点开始转向大国 |
13.
下表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城市 | 商税额 |
两浙路首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 82000贯 |
江南东路首府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 45000贯 |
淮南东路首府扬州(今江苏扬州) | 41000贯 |
成都府路首府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 67000贯 |
广南西路首府桂州(今广西桂林) | 6600贯 |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城市地位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程度 |
B.商业发展状况深受区域条件影响 |
C.海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经济发展 |
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 |
15.
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 |
B.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 |
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 |
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 |
16.
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
A.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
B.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 |
C.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 |
D.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
17.
16世纪初,佛罗伦萨的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
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
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
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
18.
下表为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
A. 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 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行业 | 项目 | 1912年 | 1920年 | 年平均增长率(%) |
棉纱 | 棉纱产量指数 | 100.0 | 422.4 | 17.4 |
面粉 | 面粉产量指数 | 100.0 | 516.9 | 22.8 |
卷烟 | 资本额 | 137.8 | 1680.4 | 36.7 |
A. 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 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19.
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这里“正确的政策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
B.“农业合作化”的政策 |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0.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
21.
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等历史成语。这三个成语都与古代中国思想流派有关,三者分别对应的流派是
A.道家、儒家、法家 |
B.墨家、法家、儒家 |
C.兵家、墨家、道家 |
D.儒家、道家、墨家 |
22.
1919年12月,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他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和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这表明胡适:
A.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
B.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 |
C.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 |
D.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 |
23.
某校在艺术节上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主题包括:“海涅的诗歌创作”、“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背后的历史”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表演一场“贝多芬之夜”。你认为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A.启蒙运动的学术 |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
C.浪漫主义的文艺 |
D.后现代主义的文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