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勒斯——“万物始于水”;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 1 )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什么变化?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一群勇于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分子的运动。……既然艾萨克•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自然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理性来发现那些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渴望。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知识分子们批判锋芒直指的对象孟德斯鸠“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思想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4)概括材料四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及其共同精神。
材料一 泰勒斯——“万物始于水”;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 1 )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什么变化?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一群勇于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分子的运动。……既然艾萨克•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自然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理性来发现那些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渴望。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知识分子们批判锋芒直指的对象孟德斯鸠“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思想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4)概括材料四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及其共同精神。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老师制作的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图示

(1)运用近代化史观对材料一中的信息加以解读。其中19世纪末和1900-1915年两个阶段中国出现的主流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传》中写道:“***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材料三
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这里的“精神枷锁”指的是什么?为解决那些“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哪些理论创新?
材料一
下面是某老师制作的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图示

(1)运用近代化史观对材料一中的信息加以解读。其中19世纪末和1900-1915年两个阶段中国出现的主流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传》中写道:“***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材料三
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这里的“精神枷锁”指的是什么?为解决那些“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哪些理论创新?
2.单选题- (共12题)
3.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
4.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
B.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
C.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
5.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 B.莎士比亚 | C.马丁•路德 | D.伏尔泰 |
7.
宋朝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应试的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却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A.山水景物 |
B.真实情景 |
C.情趣意境 |
D.人物形象 |
8.
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
9.
在某一科学家的讣告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发明:“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
B.瓦特 |
C.法拉第 |
D.爱因斯坦 |
10.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
B.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
C.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
D.大都与中国国情相符 |
11.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在宣传三民主义时的侧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12.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 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13.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周恩来的谈话
A.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
14.
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近4100万英镑高价拍卖了克劳德•莫奈的世界名画《睡莲》(见下图)。该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以天才的笔触捕捉的瞬间景色变幻的色彩、光影斑驳的池塘、摇曳多姿的睡莲。据此,该名画是


A.浪漫主义绘画作品 |
B.印象派的绘画作品 |
C.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
D.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
3.选择题- (共4题)
15.
发生地震时,如没有条件迅速撤离到室外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可以头顶棉被蹲在室内房屋的三角空间中
②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惊慌,尽量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
③如果被埋压废墟下,不哭喊,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向外发出呼信号
④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没有听到援救信号,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可喝自己的尿液
16.下列诗句中分别包含一种植物,请填上使诗句完整。
①墙角数枝{#blank#}1{#/blank#},凌寒独自开。
②{#blank#}2{#/blank#}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blank#}3{#/blank#}少一人。
④接天{#blank#}4{#/blank#}叶无穷碧,映日{#blank#}5{#/blank#}花别样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