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北京朝阳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47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7/7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在短短两百年的历史里,美国从一个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地带的国度发展为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有人说:一个现代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大稳定的中央政府;充满自由活力的地方;规范化的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机制。
(1)结合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转变,对上述观点加以阐述。
19世纪中叶起芝加哥、底特律相继发展;与此同时,与西部“淘金热”相关的旧金山、洛杉矶迅速兴起。到19世纪后期,兴起的工业部门不仅吸纳了美国本土农业的剩余人口,也吸纳了欧洲经济的剩余人口。一位在1900年访问美国的英国人写道:“在美国的生活是一年四季都旋转在电话、电报、留声机、电铃、汽车、电梯和各种自动化机械中”。
——马骏刘亚平《美国人的非凡成就:19世纪中期以来经济繁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城市化“加速完成”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五到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把外来文化因素和他们自身的文化特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纯粹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材料二十六世纪以来,学者们运用着科学观察和数学推算,开始重新定义地球和更为广阔的宇宙,开启了一场我们称之为科学的革命。其力量如此强大,促使知识分子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传统的文化权威对道德、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手术。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文化是如何体现出“构建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的”?
(2)结合所学,概述对“彻底的手术”的理解。
3.
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后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能力的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1501---1875年)

(1)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
(要求:阶段划分合理,状态描述准确,阐释全面客观)
机械性的工作越来越使人在精神上遭受痛苦,它把男人们和女人们变成了传送带和装配线上“被科学地管理”着的机器上的齿轮。现在产业工人的经济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却被雇来干类似划桨奴隶那样的工作。新兴的劳工运动者们认为应该制定一条国际性的法律。这项国际性口号的确自1890年起造成一年一度的五一节的示威。
——摘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时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产业工人奴隶般劳动状况发生改变的原因。
4.
关于俄罗斯的工业化,有观点认为“自上而下”是其实现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重要手段。
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工业化与西欧有很明显的不同,其发展的动机是政治和军事,驱动力的来源不是源于企业而是政府。
进入二十世纪,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不得不为保卫政权抵御敌人进行了快速的国有化进程。1921年,列宁表明了他的实用主义的倾向,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经济手段相反的政策。随后,斯大林及联共党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苏联资源与劳动力的最大限度的集中。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外部世界的人们怀着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的变化。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以“国家与工业化”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

2.单选题(共18题)

5.
有学者称罗马法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天才的法学家们的思想;第二个阶段,权力支持下的效力;第三个阶段,不断加以增减修正和完善以致形成体系。其中第三个阶段出现于(  )
A.王政城邦时期B.贵族共和时期
C.东罗马帝国时期D.元首制确立时期
6.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明确规定“维护人类自然的不因时效而消灭的人权。这些权利是自由、所有权、安全与面对压迫的反抗”“每一个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没有界限,其唯一界线即是保障社会其他分子享有这些相同的权利。这些界线只能由法律给予确定”。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高度弘扬了人权与法治观念
②理论源于启蒙学说自然权论
③首次庄严宣告“人人生而平等”
④推动了美国1787宪法的出台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7.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条文中体现出(  )
A.人权至上B.制约王权
C.三权分立D.议政合一
8.
“谁能想得到那样的一场战争,打破了欧洲大陆的贸易壁垒,废除了阻碍技术发明和劳动力自由流通的行会。”“这场战争”是指
A.英国光荣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拿破仑战争
9.
“英国革命圆满落幕了,我们不能不被它独有的特征所打动。这里,只有在这里,13世纪的君主制保存到17世纪而延续;而后没有议会代表的同意,任何立法文件都不能出台。”其意为(  )
A.肯定了逐次渐进的模式B.权力的更替未引发动荡
C.遗留下君主专制的隐患D.推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10.
2015年底,专家们对国际形势提出了这样的预判:新的一年仍会是大国平衡之下的总体稳定以及动荡中的基本和平状态。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一个与预判较为贴切的(  )
A.冷战B.两极C.多极D.制衡
11.
“在20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为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这一冲突是()
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     B. 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
B.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     D. 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12.
戴高乐(1890~1970年)于2005年荣获“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称号。1913年从军;1940年号召抵抗德国侵略成为“自由法国”的领袖;1953~1958年隐退,撰写《战争回忆录》;1959年任第五共和国总统;1964年促成中法全面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宣布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留联盟的成员国身份。下列说法准确的有(  )
①“为法国而战”,亲历两次世界大战
②见证法兰西共和国诞生的曲折历程
③签署《罗马条约》,加速一体化进程
④推行自由独立政策,冲击两极格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
“德意志统一”与“两德合并”是人们对近代以来德国两次统一的习惯性称谓。这两次统一的共同点是(  )
A.东部地区被西部地区合并B.促成欧洲格局重大变化
C.经济需求决定了统一进程D.确立联邦议会共和体制
14.
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买卖致农业劳力减少
B.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
C.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D.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的减产
15.
“美洲的殖民地为欧洲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初级产品,从而扩大了英国的土地基础。在十八世纪后期,美洲的土地还成为欧洲过剩人口的接收地”。其意为()
A.欧洲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
B.促使英国于北美殖民区域的急剧扩大
C.美洲的殖民开拓了新市场促进新分工
D.北美取代西欧占据世界市场中心地位
16.
下图源自生物学史上的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经典著作。对该图隐含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这种观点普遍流行于18世纪西欧
B.体现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进化观
C.肯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D.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17.
家庭功能是家庭多方面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它总是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工业革命后逐步呈现出日趋明显弱化的家庭功能是(  )
A.经济功能B.生育功能
C.情感功能D.休息功能
18.
有学者认为,在1763~1871年的一百年间,德国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鳌头。(1724~1804年)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歌德是西方这一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和莫扎特使西方古典音乐达到极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康德、贝多芬
B.卢梭、贝多芬
C.卢梭、德彪西
D.康德、德彪西
19.
“(当)照相机征服了视觉世界,反而使得艺术家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心理世界及其感受方式。”下列绘画作品不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的是(  )
A.B.
C.D.
20.
有人说日本在崛起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现代化历程,一次来自内部自发,一次来自外部强力。其中,与第二次密切相关的是
A.列强战舰厉兵秣马逼迫开关
B.中国是列强全球扩张的主方向
C.美国对日从打压削弱到扶植
D.计划经济体制在欧亚的延伸
21.
在某部史学书籍目录中,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应属于下列哪一章节(  )
A.农耕者与中亚游牧民族B.工业文明的演进与反弹
C.欧洲人在印度洋的探险D.对超级大国霸权的挑战
22.
有学者称,到20世纪末世界现存6000种语言中只有一半还保留着日常表达方式,“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和美国的强权应为英语的扩散和地方语言的灭绝负责。该学者主张文化应(  )
A.优胜劣汰B.多元并存
C.去粗取精D.弃旧图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