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单选题- (共9题)
2.
近代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项规定对中国的实质影响是
A.中国全境对英国开放 | B.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 |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 D.中国经济命脉被英国所控制 |
4.
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以上规定的目的主要是
A.抑制民间手工生产 | B.维护专权统治权威 |
C.确保外贸商品质量 | D.保证政府利益垄断 |
5.
1400—1800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单位:百万)

上表说明了

上表说明了
A.工业革命是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源 |
B.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因大量黑奴的贩人 |
C.中国与拉美人口数量的变化均缘于殖民扩张 |
D.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7.
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
8.
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美德即知识 |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
D.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 |
9.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
A.《海国图志》 | B.《变法通议》 | C.《中外纪闻》 | D.《庶民的胜利》 |
10.
某作品被公认为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其主人公曾经是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爱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但现实告诉他,人的理性克服不了自私的本能,“到处是伪善,到处是欺诈”的现实无法改变。与这部作品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 B.《唐璜》 |
C.《大卫·科波菲尔》 | D.《等待戈多》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