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吴国伍子胥营建苏州城、越国范蠡营建会稽城时,都“象天法地”。唐都城长安中的十三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坛.北曲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汉长安城门开三个门洞,唐长安明德门、北京天安门及午门开五个门洞。唐长安有六街,汉魏洛阳城长九宽六,都城开九门。采用奇数也与突出中轴线布局有关,中间城门往往为帝王专用。
——摘编自张洛锋《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学说,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建立生活居住环境的乌托邦,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是一个宏大的“国土规划”性质的和地区城市开发规划的纲领。……张謇与同时期的近代城市规划先驱者英国人霍华德有共同之点,都致力于城市发展、改善市民生活,霍氏经营“田园城市”,探索社会改革的道路;张謇经营南通,进行系列的城市建设.探索地方自治途径,“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以雪中国地方不能自治之耻”。……从西方的城布建说中来看,自工业革命后,大生产兴起,人口、资本聚集于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却下降。霍氏等人努力求索、试图寻找一条对未来城市理想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的途径……张謇所经营的南通是在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百多年的中国,在20世纪早期谋求现代化过程中才开始摸索城市建设。
——摘编自吴良镛《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以来中英城市规划的思想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张謇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上的贡献。
材料一春秋吴国伍子胥营建苏州城、越国范蠡营建会稽城时,都“象天法地”。唐都城长安中的十三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坛.北曲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汉长安城门开三个门洞,唐长安明德门、北京天安门及午门开五个门洞。唐长安有六街,汉魏洛阳城长九宽六,都城开九门。采用奇数也与突出中轴线布局有关,中间城门往往为帝王专用。
——摘编自张洛锋《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学说,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建立生活居住环境的乌托邦,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是一个宏大的“国土规划”性质的和地区城市开发规划的纲领。……张謇与同时期的近代城市规划先驱者英国人霍华德有共同之点,都致力于城市发展、改善市民生活,霍氏经营“田园城市”,探索社会改革的道路;张謇经营南通,进行系列的城市建设.探索地方自治途径,“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以雪中国地方不能自治之耻”。……从西方的城布建说中来看,自工业革命后,大生产兴起,人口、资本聚集于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却下降。霍氏等人努力求索、试图寻找一条对未来城市理想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的途径……张謇所经营的南通是在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百多年的中国,在20世纪早期谋求现代化过程中才开始摸索城市建设。
——摘编自吴良镛《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以来中英城市规划的思想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张謇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上的贡献。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周学熙,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至1907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由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设实习工场付习工艺,设考工厂、劝工陈列所启发工商知识,设高等工业学堂培养技术人才,并直接资助创办民间工厂。当时,“经督办(周学熙)之登高一呼,遂人人各印入实业二字于脑筋中而如响斯应,于是学界中人有工业教育之想,商工界人有工艺创造之思”。周学熙在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期间,借助袁世凯的势力,创建两大企业:1906年开办的资本100万元的启新洋灰公司和l907年开办的资本280万元的北洋滦州犷务公司。
从1915年周学熙二任财长时开始,他就在酝酿建立纺织厂,华新纺织公司天津厂1918年正式开业,两个月即获利10万元,1919年3月至1920年2月计获利达137万余元.华新公司又在青岛、唐山、卫辉陆续建立三个纱厂。华新纺织公司在6年间连建四厂,发展到最繁荣时期,股本达932万元,纱锭近13万枚,工人数近9000余人,华新四厂构成了华北最大的华商纺织工业体系。
周学熙被誉为“华北工业之父”。他主特直隶工艺总局,促进了华北近代工业的崛起;他引领北洋军阀官僚投资近代工业,使天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摘编自程莉《变革中的发展——实业家周学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学熙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学熙所办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周学熙,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至1907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由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设实习工场付习工艺,设考工厂、劝工陈列所启发工商知识,设高等工业学堂培养技术人才,并直接资助创办民间工厂。当时,“经督办(周学熙)之登高一呼,遂人人各印入实业二字于脑筋中而如响斯应,于是学界中人有工业教育之想,商工界人有工艺创造之思”。周学熙在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期间,借助袁世凯的势力,创建两大企业:1906年开办的资本100万元的启新洋灰公司和l907年开办的资本280万元的北洋滦州犷务公司。
从1915年周学熙二任财长时开始,他就在酝酿建立纺织厂,华新纺织公司天津厂1918年正式开业,两个月即获利10万元,1919年3月至1920年2月计获利达137万余元.华新公司又在青岛、唐山、卫辉陆续建立三个纱厂。华新纺织公司在6年间连建四厂,发展到最繁荣时期,股本达932万元,纱锭近13万枚,工人数近9000余人,华新四厂构成了华北最大的华商纺织工业体系。
周学熙被誉为“华北工业之父”。他主特直隶工艺总局,促进了华北近代工业的崛起;他引领北洋军阀官僚投资近代工业,使天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摘编自程莉《变革中的发展——实业家周学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学熙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学熙所办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和影响。
3.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424年八月,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等劳民伤财之举。仁宗时期,还进一步提高了阁臣的地位,使内阁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仁宗以杨荣,杨士奇等正三品官员兼任大学士,以此进一步提高了内阁的地位,其后,仁宗又复设官品高达一品的公孤官虚街,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巨的权位远远高过部权。宣德时,阁臣已获得票拟权,开始直接参预处理国家政事,阁权己相当于相权。仁宗即位三月,即下诏礼部将“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仁宗时,还平息了与北部边疆鞑靼部、兀良哈部的战端,恢复了往来边市贸易.
1425年六月,朱瞻基即位,诏改翌年为宣德元年,史称:“仁,宣之际,惩吏道贪墨,登进公廉刚正之士.”宣德年间还有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是放弃了交址,采取了息兵养民的政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纪仑所学知识,概括仁、宣时期社会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仁、宣时期社会改革的影响。
材料1424年八月,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等劳民伤财之举。仁宗时期,还进一步提高了阁臣的地位,使内阁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仁宗以杨荣,杨士奇等正三品官员兼任大学士,以此进一步提高了内阁的地位,其后,仁宗又复设官品高达一品的公孤官虚街,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巨的权位远远高过部权。宣德时,阁臣已获得票拟权,开始直接参预处理国家政事,阁权己相当于相权。仁宗即位三月,即下诏礼部将“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仁宗时,还平息了与北部边疆鞑靼部、兀良哈部的战端,恢复了往来边市贸易.
1425年六月,朱瞻基即位,诏改翌年为宣德元年,史称:“仁,宣之际,惩吏道贪墨,登进公廉刚正之士.”宣德年间还有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是放弃了交址,采取了息兵养民的政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纪仑所学知识,概括仁、宣时期社会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仁、宣时期社会改革的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艾威格描写了1914年要去参加战争的奥地利人的激动心情:“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人们对1914年的战争到底了解些什么呢?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战争,甚至几乎没有好好考虑过,他们只是通过学校的读物和博物馆里的绘画对其有些了解。神奇的骑兵穿着亮闪闪的军服发起进攻,致命的一枪总是直穿心脏,整个战争就如同一首强烈的胜利进行曲—我们会在圣诞节回家……’,1914年的一月新兵们高兴地向她们的母亲喊道,这些年轻人真的担心会错过这场可能是他们一生当中最奇妙、最令人感到兴奋的经历……那就是为什么他们会在载着他们驶向被屠宰境地的火车上还能尽情喊叫、高歌的原因。”
——《昨日世界》,海尔姆特·里波格等译,1943年
(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绐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态度的原因。
材料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艾威格描写了1914年要去参加战争的奥地利人的激动心情:“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人们对1914年的战争到底了解些什么呢?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战争,甚至几乎没有好好考虑过,他们只是通过学校的读物和博物馆里的绘画对其有些了解。神奇的骑兵穿着亮闪闪的军服发起进攻,致命的一枪总是直穿心脏,整个战争就如同一首强烈的胜利进行曲—我们会在圣诞节回家……’,1914年的一月新兵们高兴地向她们的母亲喊道,这些年轻人真的担心会错过这场可能是他们一生当中最奇妙、最令人感到兴奋的经历……那就是为什么他们会在载着他们驶向被屠宰境地的火车上还能尽情喊叫、高歌的原因。”
——《昨日世界》,海尔姆特·里波格等译,1943年
(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绐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态度的原因。
2.单选题- (共8题)
5.
公元前490年,希波战争马拉松决战前夕,雅典军政长官卡利马什召开军事委员会会议,要求委员会的十位将军投票决定是否立刻同波斯人决战。投票结果是五票赞成,五票反对,这时卡利马什一票将决定雅典未来的命运。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
B.战争与城邦政治紧密相连 |
C.轮流执政暴露弊端 |
D.面对强敌民主制不堪一击 |
6.
遵义会议上没有推荐***“在党内负总责”,也没有让他成为“最后在军事指挥上下决心的负责者”,但红军贯彻和运用会议精神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说明
A.确立了***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 B.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C.***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领导作用 | D.遵义会议便全党与全军团结统一 |
7.
1949年到1959年,国庆阅兵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从1949年的“万国造”到1954年“全苏式”,再到1959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 |
B.中国承担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 |
C.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
D.外交“一边倒”局面日益巩固 |
8.
在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掌管美援分配和使用的合作署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一些贸易限额,并成立了西欧支付同盟。这反映
A.西欧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 | B.战后美苏开始角逐世界政治支配权 |
C.美国对欧政策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走向统一 | D.美国是西欧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力量 |
10.
1863年李鸿章奏请在上海设立学馆.最初拟名是“上海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后正式定名“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同文馆”。1867年改书“上海广方言馆”。学馆设立的初衷是
A.培养翻译和承办洋务人员 | B.推广中国地方方言 |
C.引进资本主义文明和科学 | D.培养满族翻译人才 |
11.
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艺术家以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为创作圭臬。1850年后出现的艺术思潮主张采取现实的态度看待世界。到20世纪初,再现真实的艺术观已彻底失势,视觉艺术领域尤其如此。这种变化反映了
A.古希腊的“模仿论”艺术观失去影响 |
B.科学主义的兴起和新科技产品的普及 |
C.西方艺术家始终坚持如实再现客观世界 |
D.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人的彻底解放 |
12.
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
A.改组中国国民党 |
B.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
C.壮大中国共产党 |
D.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 |
3.-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