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不同于历史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知识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不同于历史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知识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2.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充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 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 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 年 l 月 3 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负会的大多为 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 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 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1861 年沙皇颁布“二二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 自由,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 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人民版教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 在克里未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王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 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 “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充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 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 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 年 l 月 3 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负会的大多为 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 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 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1861 年沙皇颁布“二二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 自由,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 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人民版教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 在克里未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王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 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 “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微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妥之三代先王一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 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于臭。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 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 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递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 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帝贵抗违,耆老力诤,群 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廷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 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汉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粱启超的《戊戊 变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 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材料五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 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断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 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三,指出材料二中的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 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无微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妥之三代先王一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 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于臭。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 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 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递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 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帝贵抗违,耆老力诤,群 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廷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 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汉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粱启超的《戊戊 变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 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材料五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 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断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 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三,指出材料二中的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 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8题)
4.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维护自由平等 |
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C.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
D.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
5.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 B.百团大战 | C.台儿庄战役 | D.平型关战役 |
6.
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
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
7.
下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
B.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
C.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
D.“文化大革命”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
8.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
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 |
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
9.
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A. 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 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 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 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A. 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 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 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 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10.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
11.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
B.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
D.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
12.
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县48村2707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只有24户,占总数的0.9%。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
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 |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 |
D.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 |
13.
建国后,我国农村地区曾经一度出现过“专业户…‘重点户…‘万元户”等称号,对这一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期间区分农村阶级成分 |
B.二五计划期间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
C.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
D.农村地区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 |
14.
伏尔寨说:即使“中国的皇帝,印度的大莫卧儿,土耳其的帕迪夏,也不能向最下等的人 说,我禁止你消化,禁止你上厕所,禁止你思想。”这表明伏尔泰( )
A.主张人人平等 | B.反对君主统治 | C.反对教会统治 | D.提供法律至上 |
15.
《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
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 |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
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
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
16.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
17.
阿里巴巴 1998 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 年, 中国网络零售超过 1.2 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 年,中国 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 10%。这说明( )
A.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 B.知识经济迅速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
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 D.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流 |
18.
梁启超曾说过: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 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 足……。”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9.
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
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
20.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上述言论发表于( )
A.中共八大召开期间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 |
C.南方谈话期间 |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期间 |
21.
《梅杜萨之筏》是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油画。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梅杜萨之筏》属于
A.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 B.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
C.印象主义美术作品 | D.现代主义美术作品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