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校高二上第二次段考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2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2/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材料四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
(2)从材料二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式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经济、阶级和文化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苹果落下时,牛顿正坐在一旁沉思。他心里想,苹果怎么总是笔直地落到地上呢?苹果怎么不落向旁边或往上升,而始终不变地落向地中心呢?无疑,原因在于地球吸引着苹果。物质必定具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力的极点必定在地球中心,而不在地球的任何一边。因此,苹果垂直地下落,即落向地中心。如果物质如此吸引物质,吸引力必定与物质的重量成正比。所以,不但地球吸引着苹果,而且苹果也吸引着地球。真没想到会存在着一种象我们这里所称的引力那样的力量,它将自己扩展到宇宙中。牛顿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万有引力定律;他在其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按照其拉丁语的书名,通常称为《原理》。书中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这一定律。根据这一定律,“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每个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以上是撕开天空的面纱的一个轰动一时的、革命性的解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这个美丽无比的太阳、行星与慧星的体系只能借一位大能的、明智而具有权威的存在体(上帝)的计划而存在。……这位存在体掌管了万物……是一切的主人,我们惊讶其美善,崇拜其伟大。”
——牛顿
材料三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对世界的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科学昌明以后,第一个致命伤的就是宗教。……死后既没有天堂,只好尽这几十年尽地快活。善恶既没有责任,何妨尽我的手段来充满我个人欲望。……总之,在这种人生观底下,那么千千万万人前脚接后脚的来这世界走一趟、住几十年,干什么呢?——独一无二的目的就是抢面包吃!……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牛顿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革命性的”?根据材料二,分析牛顿的宇宙观。
(2)除了引起科学方面的变革,那个时代在改造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方面有怎样的学说(论著)和主张?举例说明。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2.单选题(共7题)

3.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A.人们日益追求个性的解放
B.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基本完成
4.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C.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D.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5.
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能够借助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
B.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
C.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结合
D.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
6.
某位思想家强调,屈从于他律就是道德上的懦弱,道德懦弱是蒙昧主义盛行的前提;而自主的自律则是道德上的勇敢,道德上的勇敢是启蒙(思想)得以普及的前提。这位思想家是(    )
A.卢梭B.康德
C.伏尔泰D.孟德斯鸠
7.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应该是指
A.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精神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8.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9.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工业革命
C.法国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