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泰安知行学校高二历史必修三模拟训练题(二)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25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革新的社会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它仍然既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整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封建主义加上危亡局势不可能给自由主义以和平和渐进的稳步发展,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根本解决”的革命战争。革命战争却又挤压了启蒙运动和自由理想,而是封建主义乘机复活,这使许多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却又笼罩在“根本解决”了的帷幕下被视而不见。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从晚清到民初,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追求近代性和固守传统性,似乎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互相纠缠,互相链接。……通常民族主义从逻辑上来说,会将取向引向对传统性的固守和对近代性的拒绝,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却表现为对国家整体现代性的追求,简而言之即通过追求富强来凸显民族存在,而追求富强又只能是近代化和西方文化。于是,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价值就常常混杂在一起,近代性的追求遮掩了传统性的固守,民族主义则经由世界主义来表达。
——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出现“双重变奏”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奏”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原始宗教到理性觉醒阶段(即: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儒学为主体的神学迷信阶段和对儒家经典的批评启蒙阶段。……几百年来,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但儒学的影响并未消失。
材料二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亚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儒学的境遇。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影响下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重大实践及各自的思想影响,

2.单选题(共25题)

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5.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句话所反映的文学体裁的突出特点是
A.句式自由灵活
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称为“长短句”,可配乐演唱
D.使用章回体裁
6.
法国启蒙思想家已经脱去了宗教外衣,抛弃了英国启蒙运动的妥协性和保守性,高举“理性”旗帜,以公开的政治斗争形式向封建制度开战,把主要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正如恩格斯所说,他们是“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反映出法国启蒙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A.思想革命民族色彩浓厚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C.鲜明而强烈的政治色彩
D.反对专制,崇尚理性
7.
名画《蒙娜丽莎》突破了过去西欧的肖像画都是正画头部和胸部这个定规,画了人物的双臂和双手,一直画到腰部。使头、颈、手、臂、身浑然一体,把人体表现得栩栩如生,使得肖像显得结实健康,给人以立体的美感。它
A.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教规
B.把人与神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C.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8.
马克思在《论费尔巴哈纲领》中说:“哲学家从来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真正的关键是改变它。”下列属于“改变世界”的是
A.“世界万物皆有由水生成”
B.“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有勇气在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
D.“礼即理也”“格物以致知”
9.
《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
A.宣扬城邦至上
B.强调理性思维
C.批判直接民主
D.否定贵族政体
10.
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
A.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B.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D.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11.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材料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
A.“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辩证思想
B.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
C.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民族差异性
D.维护国家荣誉的强烈民族自尊心
12.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13.
南京地铁3号线布置了文化艺术墙,内容包括“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除夕夜宴”“大观园”“菊花诗社”等9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场景。据此可知,南京在打造地铁文化时
A.借用了道家思想成就
B.利用了明清文学遗产
C.运用了传统饮食文化
D.引用了魏晋诗歌成果
14.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许多古籍、著作被排除在外,甚至被销毁,特别是明末清初有关满人早期历史和明朝抵抗清军入侵的许多史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统治者敌视、排斥汉族文化
B.清朝乾隆统治时期民族矛盾尖锐
C.《四库全书》的编纂完全是毁灭古籍
D.清朝为巩固统治加强文化思想控制
15.
(题文)南宋《梦梁录》记我“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针盘”的主要作用是
A.观测天象
B.辨别方位
C.测量风向
D.记录行速
16.
唐朝书法在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书体。于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可见,这种“尚意”的书法
A.表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完善
B.体现出作者创作的主体作用
C.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反映中国古代字体有多变性
17.
斯塔夫理阿诺斯认为,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理性。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对这里的“理性”理解准确的是
A.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B.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D.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18.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强国B.中国人自古以来勇于接受挑战
C.中国人在被动中抛弃懦家思想D.中国已在近代融合到世界中去
19.
邓小平家中挂布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A.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解放思想,实事求足
D.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20.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以上观点最有可能出自于***的理论著作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1.
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三民主义引领的革命运动是
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2.
(题文)***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起来的。以下各项中属于对马列主义发展的是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武装斗争
③改革开放政策
④“一国两制”理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
***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
A.***曾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
B.在陈、李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
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2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25.
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B.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C.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D.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26.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降E大调,作于1804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这充分说明(  )
A.社会启蒙和革命历程决定了音乐的创作
B.贝多芬对拿破仑的态度发生变化
C.贝多芬反抗专制和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D.自由的创作环境推动音乐的发展
27.
下列世界文化名人中,创作风格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是
A.拜伦B.雪莱C.托尔斯泰D.贝克特
28.
【加试题】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激烈的碰撞激发出强烈要求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并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呈现各自的表达。下列各项中表达这种意识的有
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③拜伦《唐璜》
④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