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直到瓦特发明第二种蒸汽机,即所谓双向式蒸汽机后,才找到了一种原动力。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它可以移动,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推动的手段。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马克思《资本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回答,在16~19世纪,推动英国崛起的科学文化成就有哪些?
(2)材料二中,马克思是怎样评价蒸汽机的优点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直到瓦特发明第二种蒸汽机,即所谓双向式蒸汽机后,才找到了一种原动力。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它可以移动,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推动的手段。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马克思《资本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回答,在16~19世纪,推动英国崛起的科学文化成就有哪些?
(2)材料二中,马克思是怎样评价蒸汽机的优点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7题)
2.
柏拉图解释某一命题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该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美德即知识 |
C.理念论 |
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
3.
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
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
4.
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 |
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 |
C.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 |
D.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 |
7.
《全球通史》关于近代西方某事件的记述:“口口口口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一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一一‘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口口口口”最确切的内容应当是
A.智者运动 |
B.宗教改革 |
C.文艺复兴 |
D.启蒙运动 |
8.
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
9.
苏东坡曾说:“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材料中显示出
A.英雄故事表达市民心声 |
B.罗贯中的作品风靡全国 |
C.章回小说成为文学主体 |
D.俚曲俗谣中诞生新诗体 |
12.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
B.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 |
C.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13.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家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是建制之“王”。其主要用意在于
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
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 |
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 |
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
14.
左宗棠有言“泰西巧儿中国不必安于拙也”下列观点与其最为接近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
B.“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
C.“变法之道,首在得其纲领。纲领不得……未睹变法之利,先受变法害。” |
D.“我认共和系病象,君主乃药石,人民违疾忌医,实为国家之大不幸。” |
15.
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指出:“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为宣传“第三新文明”李大钊
A.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 B.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 |
C.在大学开设有关社会主义的课程 | D.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16.
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
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 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 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