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帝对西方是何态度?(3分)
材料二洋货十三行作为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其职能是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这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在长达一个半世纪里始终相沿未改。为了整顿洋行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行商的直接管理﹐清廷于干隆十年从广州二十多家行商中选择殷实者五家为保商﹐建立保商制度。保商的责任是承保外国商船到广州贸易和纳税等事﹐承销进口洋货﹐采办出口丝茶﹐为外商提供仓库住房﹐代雇通事工役。保商对于承保的外国商船货物因享有优先的权利﹐在其它分销货物的行商交不出进口货税时﹐保商必须先行垫付。凡外商有向官府交涉禀报的事﹐责令保商通事代为转递﹐并负责约束外商不法行为。外商一再投递呈词对保商制度表示不满﹐清廷则一直加以维护。
——摘自百度百科
(2)根据材料概括广州十三行贸易体系有何特征(4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3分)
材料三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摘录: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隔绝曾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3)概括马克思的主要观点。(6分)
材料一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已在欧亚大陆一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大部分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叶,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体积庞大的必需品的交换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大西洋贸易的情况尤其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所以它们进口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包括谷物、鱼、布匹和金属产品。它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给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给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从1500年到18世纪末,世界之间的贸易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分析贸易发展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到19世纪,他们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的典范。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到19世纪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控制世界的原因。8分
材料三 1931年12月11日,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根据本法,联合王国与当时仅有的白人占优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爱尔兰共和国和纽芬兰组成英联邦;自治领为独立和平等的主权国,共戴英王为国家元首。主权国议会与帝国议会平等,自治领议会具有废止或修正与英国法律相抵触的法律、命令、规则或规章的权力。凡未经自治领明确请求并得到其同意,英国议会无权代为立法。在对外事务上,规定自治领有独立的外交权,可派出及接受外交使团。除纽芬兰外,都可在国际联盟中派遣自己的代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国与其自治领的关系有何变化,2分并分析其调整的原因。6分
2.单选题- (共30题)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
B.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
C.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
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民众购买力低下 |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 |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
A. 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 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
D.学习西方技术 |
A.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 |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
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
A.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
B.使企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
C.促进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
D.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
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
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发展阶段 |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
D.工业革命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剧社会矛盾 |

A.1851年伦敦世博会 |
B.1889年巴黎世博会 |
C.1900年巴黎世博会 |
D.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 B.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
A.经典物理学 |
B.相对论 |
C.进化论 |
D.现代信息技术 |
A.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
D.伽俐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
A.爱因斯坦 | B.哥白尼 | C.牛顿 | D.伽利略 |
A.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
B.瓦特研制的“万能蒸汽机” |
C.煤炭钢铁的大量生产 |
D.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工厂 |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
C.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
①自然选择 ②人工选择 ③遗传 ④变异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法国社会的阶级变动 ②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
③封建贵族的日趋没落 ④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要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一生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 |
B.“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是他的座右铭 |
C.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
D.受“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影响 |
A.雪莱的《西风颂》 |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C.狄更斯的《双城记》 | 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


①《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 ②《拾穗者》米勒


③《赛纳河之晨》莫奈 ④《马拉之死》大卫
A.①—浪漫派绘画作品②—印象派绘画作品 |
B.③—印象派绘画作品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
C.①—浪漫派绘画作品③—印象派绘画作品 |
D.②—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
A.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角度阐释历史 | B.以关注下层民众的角度认识历史 |
C.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研究历史 | D.从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角度探索历史 |
3.选择题- (共14题)
史学家往往依据自己的标准,选择和研究事件。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不断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某校九年级开展一次以“风云变幻的世界”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加入其中,共同完成以下面任务。
步骤一:史海钩沉
材料一:
| |||||||||||||||||||||
图一:美英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位次变化 | 图二:一战前的欧洲 |
材料二:
我确信,全国同胞们正期待着我在就任总统之时,能坦诚而果断地向他们说明我们民族在目前处境下的前进方向。……目前的状况是,工业企业枯萎的落叶随处可见;农民们找不到他们的产品市场,……一大批失业的人们正面临着严酷的生存问题。 | 日本于1936年11月25日,与德国在柏林缔结了《日德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在此基础上,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宣布加入进来,从而形成了所谓“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
罗斯福总统首任就职演说(1933.3) | 人民网综述 |
步骤二:风云变幻
材料三: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
步骤三:放眼未来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变频空调机
空调机中有被称为“冷媒”的物质,利用它的物态变化可以实现室内、室外热量的转移,如图所示是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加压,并使“冷媒”在管内循环,压缩机的转速越大,“冷媒”的流量越大,空调机的制冷能力就越强.
压缩机的转速由供电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是与传统供电频率不变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与“定频空调”相比,变频空调机的变频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电频率,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转速,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
变频空调机开始工作时,以最大功率进行制冷,当室内温度快速降至设定温度后,压缩机随机处于低速持续运转状态,维持室温基本不变.
表一表示某型号变频空调机的“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二表示该型号变频空调机部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空调机从密闭区域内去除热量的总和;能效比是空调机在额定状态工作时,制冷量与输入功率之比.
表一:
频率f/Hz | 30 | 50 | 70 | 90 | 110 | 130 |
流量Q/kg•h﹣1 | 38 | 72 | 106 | 140 | 174 | 208 |
表二
最小 | 额定 | 最大 | |
输入功率/W | 130 | 700 | 1400 |
制冷量/W | 650 | 3600 | |
能效比 | ﹣ | 3.8 | ﹣ |
变频空调机
空调机中有被称为“冷媒”的物质,利用它的物态变化可以实现室内、室外热量的转移,如图所示是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加压,并使“冷媒”在管内循环,压缩机的转速越大,“冷媒”的流量越大,空调机的制冷能力就越强.
压缩机的转速由供电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是与传统供电频率不变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与“定频空调”相比,变频空调机的变频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电频率,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转速,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
变频空调机开始工作时,以最大功率进行制冷,当室内温度快速降至设定温度后,压缩机随机处于低速持续运转状态,维持室温基本不变.
表一表示某型号变频空调机的“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二表示该型号变频空调机部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空调机从密闭区域内去除热量的总和;能效比是空调机在额定状态工作时,制冷量与输入功率之比.
表一:
频率f/Hz | 30 | 50 | 70 | 90 | 110 | 130 |
流量Q/kg•h﹣1 | 38 | 72 | 106 | 140 | 174 | 208 |
表二
最小 | 额定 | 最大 | |
输入功率/W | 130 | 700 | 1400 |
制冷量/W | 650 | 3600 | |
能效比 | ﹣ | 3.8 | ﹣ |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浓度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