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江西九江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2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2/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不断“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倡导“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他还与徐光启等人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同文指算》、《经天该》、《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也掺杂了不少宗教神话。他还将中国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传到了西方世界。
——摘编自《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二:
李提摩太(1845~1919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卡马登郡。1869年底,25岁的李提摩太牧师如愿地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1876年至1878年,历时三年华北大旱,李提摩太来到山西立即高效率地投入赈灾工作,他把记录灾区景象的日记和呼吁救济的报告设法送回英国。英国人设立了一个救灾捐助基金会,短时间内共募集白银二十万两,约六万英镑。1891年后李提摩太投身到广学会(注:传教士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工作中,宣传中国需要的政治、经济、法律、工业、交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首教官员,次教富绅,三教儒士,四教平民”,“如是十数年后,(中国)内不惧民多不能养,外亦不畏各大国之强,势均力敌,内外两患自消”。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都是凭借广学会出版的书籍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公车上书时,李提摩太正在北京,康有为慕名来访,把引起轰动的上皇帝请愿书拿给李提摩太看。李提摩太给远方妻子的信中提到:“我吃惊地发现,我曾提出的各项建议几乎都被揉进了请愿书中,并被浓缩在一个绝妙的小小的指南中。无怪乎他来拜访我,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共同点。”1902年李提摩太利用庚子赔款建立了山西大学堂。
——摘编自刘伟波《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在华活动的特点并总结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利玛窦在华活动相比李提摩太的在华活动有哪些变化,总结李提摩太在华活动的影响?

2.单选题(共9题)

2.
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
A.邦联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制
D.总统制
3.
某次战役后,***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此役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蒋中正也两次致电祝贺嘉勉,团内各党派团体纷纷致电祝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文中的“此役”是指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4.
明代农民被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广泛种植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材料说明
A.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C.明朝农业以专业化生产为主
D.明朝农作物的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5.
英国人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判断,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影响范围存在局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6.
以下为有关人与神关系的三段资料。
资料一: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资料二: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人只有对上帝负责,才能自由体验上帝的恩宠。资料三:个人是独特、理性和有创造性的;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这三段资料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作者,他们依次是
A.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
B.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
C.路德教徒、中世纪基督徒、人文主义者
D.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
7.
除了面貌形体神人相同,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
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
C.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
8.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所记载的物件传入西欧,使西欧
A.告别骑士时代B.加速思想解放
C.完成社会转型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9.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有一段具有代表意义的画论:“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这表明倪瓒的绘画追求
A.平实浓郁的生活情趣
B.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C.注重写实的工笔风格
D.注重意境的文人画风格
10.
法国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在发表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宣言书中写道:法兰西文学至少应和意大利文学并驾齐驱,可以用法语创作堪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媲美的法兰西诗歌。据此可知,七星诗社的主要成员应属于
A.人文主义者B.启蒙思想家
C.浪漫主义诗人D.现实主义作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