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研究题目进行论证。(要求: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并认识其本质。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简介 | 图示 | 初始用途 | 后世演变 |
钺(yuè) 有刃,器形与斧类似,使用时配合长柄 | ![]() | 兵器,起初用作刑具 | 后世渐变为仪卫所用的礼器,成为权力的象征 |
“束棒” 拉丁文作Fasces,一种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 | ![]() | 罗马执政官外山时,身边有12位肩扛束棒的侍卫。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侍卫便用束棒行刑 | 演变为古罗马权力和威信的象征,后世成为集权和独裁的代表 |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研究题目进行论证。(要求: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并认识其本质。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早年以“儒”为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洒困,何有于我哉”。他除了通晓迎生送葬的礼仪外,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生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
——田苗苗《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方(克立)先生指出,现代新儒家主张“复兴儒家文化”、“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呼唤和推进“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其根本精神不在于复古,而是要畅通民族文化生命的本源大流,使之不至于割断和失坠,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所谓“现代新儒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方先生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新儒学思潮并与之展开交流对话之始,乃至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他实际上一直在强调和凸显马克思主义较之现代新儒家具有更为开放、多元、理性和健全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方先生强调指出,与现代新儒家偏狭的新道统论、中体西用的文化立场和态度不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更为开放的文化视野,善于吸取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睁开眼睛看世界,对东方和西方各民族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对近代先进的科技成就,均采取兼容并包、为我所用的态度。很明显,这两派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胸襟和开放态度应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较顽固守旧派有着相对多元开放立场的现代新儒家,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相比显然还是要逊色得多。
——林存光《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儒学观与文化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我们应对“大陆新儒家”这一思想流派的态度。
材料一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早年以“儒”为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洒困,何有于我哉”。他除了通晓迎生送葬的礼仪外,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生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
——田苗苗《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方(克立)先生指出,现代新儒家主张“复兴儒家文化”、“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呼唤和推进“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其根本精神不在于复古,而是要畅通民族文化生命的本源大流,使之不至于割断和失坠,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所谓“现代新儒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方先生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新儒学思潮并与之展开交流对话之始,乃至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他实际上一直在强调和凸显马克思主义较之现代新儒家具有更为开放、多元、理性和健全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方先生强调指出,与现代新儒家偏狭的新道统论、中体西用的文化立场和态度不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更为开放的文化视野,善于吸取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睁开眼睛看世界,对东方和西方各民族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对近代先进的科技成就,均采取兼容并包、为我所用的态度。很明显,这两派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胸襟和开放态度应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较顽固守旧派有着相对多元开放立场的现代新儒家,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相比显然还是要逊色得多。
——林存光《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儒学观与文化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我们应对“大陆新儒家”这一思想流派的态度。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分别是秦朝、汉朝、唐朝、北宋的部分货币图。

注:唐高祖于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钱,开元的意思是开辟新纪元。从此,中国钱币不再以“铢”“两”命名,开创了以“通宝”“元宝”命钱之新制,是货币品类新旧更替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和突破。
材料二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币制。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法规,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短短9个月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
——摘编自《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两朝货币的相同点,并说明唐宋两朝在货币使用上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特点,并对这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一下面分别是秦朝、汉朝、唐朝、北宋的部分货币图。

注:唐高祖于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钱,开元的意思是开辟新纪元。从此,中国钱币不再以“铢”“两”命名,开创了以“通宝”“元宝”命钱之新制,是货币品类新旧更替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和突破。
材料二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币制。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法规,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短短9个月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
——摘编自《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两朝货币的相同点,并说明唐宋两朝在货币使用上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特点,并对这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28年,宋子文就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任职伊始即对记者说:“现在收入每月仅二三百万,支出须一千一百余万,相去甚远。'同年7月,通过谈判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规定中美以前税率“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这是自北洋政府在华盛顿会议首次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以来,中国政府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至1930年,宋子文分别与英、德、日等国签订新关税条约。自此,中国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九·一八事变后,宋子文提议“军队进入满洲收复失地"。全面抗战开始,他公开表示“即使上海和黄河以北均告不守,中国政府亦不愿与日本休战"。1940年宋子文赴美国争取援助,被外界认为是“最不知困窘最不怕疲倦的游说家'。在他的建议下,开辟了“驼峰"航线,确保了大批援华物资运抵中国。1943年,经过其努力,基本取消了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一一摘编自王松《宋子文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战期间宋子文的主要活动。
材料:1928年,宋子文就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任职伊始即对记者说:“现在收入每月仅二三百万,支出须一千一百余万,相去甚远。'同年7月,通过谈判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规定中美以前税率“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这是自北洋政府在华盛顿会议首次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以来,中国政府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至1930年,宋子文分别与英、德、日等国签订新关税条约。自此,中国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九·一八事变后,宋子文提议“军队进入满洲收复失地"。全面抗战开始,他公开表示“即使上海和黄河以北均告不守,中国政府亦不愿与日本休战"。1940年宋子文赴美国争取援助,被外界认为是“最不知困窘最不怕疲倦的游说家'。在他的建议下,开辟了“驼峰"航线,确保了大批援华物资运抵中国。1943年,经过其努力,基本取消了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一一摘编自王松《宋子文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战期间宋子文的主要活动。
3.单选题- (共14题)
5.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实行公益捐助制度,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虽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对该制度长久存续的合理解释是
A.财产等级决定了公民义务 | B.抽签选举消弭了贫富鸿沟 |
C.公民内部利益妥协的产物 | D.民主机制的发展尚未完善 |
6.
公元前462年,罗马平民保民官提出编纂成文法,却遭到贵族反对。由于平民持续不断斗争,公元前454年政府派遗考察团去希腊考察立法。参考两年的考察情况,罗马组建十人委员会编纂出十个铜表法。由于平民仍不满意,第二年在十表以外又制定了两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十二铜表法的由来,表明当时
A.罗马法以希腊法律精神为标准而获得迅速发展 |
B.罗马人重视运用法律和借鉴外部文明调整社会矛盾 |
C.罗马社会在学习希腊民主制度基础上完善了成文法 |
D.罗马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变得日趋尖锐 |
7.
1884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提出的“人民代表法案"获议会通过。农村中,除地主及租地人外,年缴房租10英镑以上者也获得了选举权。该法案的实施
A.标志着圈地运动的终结 |
B.体现了英国社会的共识 |
C.改变了议会政治的性质 |
D.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 |
8.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年4月26日发表通电称,它将“领导工农红军和全国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实行瓜分中国,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通电发表的背景是
A.日本大举侵华东北沦为殖民地 |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策的制定 |
D.抗日救亡运动扩展到全国规模 |
10.
当代一位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关子贫穷将迫使工人阶级发动革命的预言并没有实现,部分原因在于这一预言受到了及时理会”——19世纪下半叶,“政府加快了为民服务的步伐,尤其表现在统一管理大众卫生、教育和食物供给”:“雇主们开始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状况。”“经济繁荣发泄了无产阶级的怒火……‘你不可能煽动一个衣食无忧之人闹事’”。这位学者强调
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整 |
B.政府和资本家的积极合作避免了社会动荡 |
C.工业革命促成经济大发展和工人阶级状况改善 |
D.西方社会从此开始建立现代意义福利国家 |
11.
如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
时间 | 章程(宗旨) |
1959年 | 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
1962年 | 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
1988年 | 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相互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
1991年 | 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 |
A.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 |
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 |
C.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
D.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 |
12.
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此举意在
A.垄断城市商业贸易 |
B.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
C.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
D.征税补充军费开支 |
13.
仔细观察下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A.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与中国输出工业制成品有关 |
B.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是欧洲,与殖民扩张有关 |
C.日本白银大量流入欧洲,与新航线开辟有关 |
D.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
14.
15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学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
A.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 |
B.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 |
C.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 |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 |
15.
读表《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这表明
![]()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1912年 | 54.7 | 10.9 | 13.7 | 3.6 |
1926年 | 43.6 | 25.2 | 18.9 | 2.9 |
1930年 | 33.6 | 21.6 | 27.9 | 2.9 |
1933年 | 20.4 | 25.8 | 32.6 | 5.2 |
1936年 | 14.3 | 13.5 | 47.0 | 6.5 |
A.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 B.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
C.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 D.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
16.
1987年同1978年相比,国有企业留利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从3.7%上升到40%以上,扣除了各种税费后的实际留利仍为20%,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全国工业企业出现了
A.经营自主权变化 |
B.经营规模变化 |
C.所有制结构变化 |
D.管理方式变化 |
17.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下列言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实现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
C.“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D.“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