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1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原因
2.
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变革转型的表现。
3.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
请回答:
(1)上述分析中,你认为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具备哪些因素?
(2)试举一例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并分析这一相对和谐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17题)

4.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B.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C.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D.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5.
罗马共和国初期的法律,许可债权人把长期拖欠的债务人逮捕,关在私设的地牢内,把他卖充奴隶,甚至杀掉他。平民要求废除这些法律,并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公元前494年,为数颇众的平民退出罗马,移到城外3英里的阿尼奥阿河畔之圣山,发表宣言,除非他们的要求获准,他们不再替政府打仗及工作。最后元老院满足了平民的要求。由此可知
A.这次斗争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模式
B.罗马因此直接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平民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D.双方的妥协使罗马的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6.
(题文)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苏联僵化的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D.民族矛盾尖锐
7.
“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力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下列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 )
A.历史文化的差异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意识形态的对抗
D.力量对比的变化
8.
明清时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徽商和晋商发达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以为官府运送粮食换取贩卖食盐的权利
B.贩盐起家后扩大经营范围,甚至走出国门
C.以地域为联系形成商人群体
D.得益于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与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有关
9.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高超,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就是此时期的精品
B.商周以后青铜铸造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利用水排鼓风冶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灌钢法的发明使我国的炼钢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0.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最早出现于江南的丝织业
B.出现的标志是使用机器生产
C.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
D.机户和机工分别是早期的资本家和工人
11.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以下哪些是这个目的促成因素
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②黑奴贸易使西欧获得大量劳动力;
③奥斯曼土耳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④16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伊斯兰教;
⑤黄金贬值,引起价格革命;
⑥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③⑤⑥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
12.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3.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不包括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
D.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4.
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
②创办近代的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
③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5.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表述错误的是
A.外商企业的刺激
B.洋务运动的诱导
C.外国资本主义的支持
D.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16.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7.
卢梭说:“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18.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A.牛马不分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深刻认识
C.太执着于“师夷长技以制夷”
D.缺乏推翻专制王朝的勇气
19.
***说:“作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以下类型的文学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理性王国的建立催生了浪漫主义作品
B.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下诞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的尖锐
D.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产生了现代主义
20.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3.选择题(共1题)

21.如图,一边靠学校院墙,其它三边用4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设矩形ABCD的边AB=x米,面积为S平方米,则下面关系式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