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1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上表国歌变迁中提出论题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重帝之下设三公九--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亭、里。都有郡中。郡財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四史概要》
材料二近四十年---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主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达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因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了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哈《历史的镜于》
材料三中华人民美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比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我们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平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央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那些?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体现。 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早毛出口;1690年道过“羊毛法章”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过生为日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王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四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施对领先地住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西1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費資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离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貿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的》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貿易有关事——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遗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在提出合理化建议。

2.单选题(共18题)

4.
在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罗马统治者投予若干法学家公开解答法律的特权,他们的意见一-致时,便发生法律效力:纵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责令裁判官尊重他们的意见参的判案。这表明
A.法学家的意见能够取代法律
B.法学家可以直接裁判案件
C.法学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统治者
D.罗马统治者推崇法治
5.
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投票祛案》,将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这表明英国
A.扩大选民投票范围
B.民主政治的确立
C.保护选民投票自由
D.确保人民投票权利
6.
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向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數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A.说明美国内阁设有存在的必要
B.说明总统职权符合宪法规定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说明三权分立没有很好执行
7.
1883年,在俾斯麦的主持下,团会通过的《疾病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不考虑缴费者的身份,民族、地位,性别。这一规定
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B.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C.消除了工人运动对社会的威胁
D.加强了帝国议会的行政监督权
8.
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A.政见不统一,社会不稳定
B.中国政治出现转型局面
C.君主立宪制在中国建立
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9.
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教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的主旨是
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C.长征中争取人民对共产党的支持
D.将救灾工作同革命事业结合起来
10.
“九,一八”事变后,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历史研究除了重视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通史的研究外,另一个重要趋向就是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关注。这表明
A.国人关注历史甚于以往
B.历史教育影响日重
C.中国有重视历史的传统
D.史学研究受民族危机影响
11.
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央出巴黎公社
A.标志着巴黎人民起义成功
B.领导力量存在分散现象
C.获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D.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12.
(题文)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者,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A.政府严厉打击民间贸易
B.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
C.倭患其实与日本人无关
D.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13.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
1985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宜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在工厂门口哭成一片。难以接受;面十年之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被宜告破产时,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完美转壁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C.顾周的计划经济成为改革的巨大阻力
D.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遇到巨大困难
15.
普罗泰格拉认为,所有的制度都是凭借人类的习惯或律法创建的,而非通过自然。其说教引起人们恐慌,因此他被驱逐出雅典。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传统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
B.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分歧较大
C.民主思想受到遏制
D.深受罗马法影响
16.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辩。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微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思想统一的局面被打破
17.
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体现了宋代文学艺术繁荣
B.推翻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体现北宋农耕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8.
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B.是科学家们刻苦研究的成果
C.在发展中呈现出继承发展与综合性
D.说明了实验对于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性
19.
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表明他
A.对中西方的文化都加以否定
B.反对西方文化的传入
C.主张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不动摇
D.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理性认识
20.
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释自由》《说公地》《说中国地理》《释平等》《劝宝爱国货》《劝破除迷信》等讲稿。由此推知,宣讲活动旨在
A.破除封建传统礼教
B.提高国民近代国家意识
C.领导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21.
在西方近现代文化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得津律有味。”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A.现代主义文学的心情
B.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C.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D.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