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直到这一事件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材料三: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回答:
(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三的历史事件的领导者是谁?该国通过改革废除了什么制度?
(3)请写出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日本改革性质的具体措施。
(4)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写两条内容)
材料一: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直到这一事件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材料三: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回答:
(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三的历史事件的领导者是谁?该国通过改革废除了什么制度?
(3)请写出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日本改革性质的具体措施。
(4)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写两条内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材料三

材料四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20世纪初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两种方式?
(2)造成材料二中帝国主义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下图中的斜线部分和方格部分分别表示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是什么?材料三左图的漫画表明两大集团之间的核心矛盾是哪两国的矛盾?
(4)请你根据材料二、三的分析,谈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材料四中最终引爆这支“火药桶”的“火星”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它最终引发了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 1 | 2 | 3 | 4 |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 3 | 4 | 1 | 2 |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 1 | 2 | 4 | 5 |
材料三

材料四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20世纪初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两种方式?
(2)造成材料二中帝国主义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下图中的斜线部分和方格部分分别表示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是什么?材料三左图的漫画表明两大集团之间的核心矛盾是哪两国的矛盾?
(4)请你根据材料二、三的分析,谈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材料四中最终引爆这支“火药桶”的“火星”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它最终引发了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的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出现的机器是什么?发明者是谁?它把人们带进什么时代?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选择两点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的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出现的机器是什么?发明者是谁?它把人们带进什么时代?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选择两点回答)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三:内战前,林肯又说:“没有其他选择,只好动用政府的军事力量,用武力来抵抗推翻政府的武力,用武力保卫政府。”
材料四:林肯说:“我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引用的是哪一文件?它是在什么时间发表的?
(2)材料二中,林肯所说“裂开的房子”是指什么意思?材料三中,林肯主张用什么方法解决“裂开的房子”的问题?
(3)材料四的内容出自什么文件?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发表的?
(4)分析上述材料中所提到的两次战争分别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障碍?两次战争起了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三:内战前,林肯又说:“没有其他选择,只好动用政府的军事力量,用武力来抵抗推翻政府的武力,用武力保卫政府。”
材料四:林肯说:“我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引用的是哪一文件?它是在什么时间发表的?
(2)材料二中,林肯所说“裂开的房子”是指什么意思?材料三中,林肯主张用什么方法解决“裂开的房子”的问题?
(3)材料四的内容出自什么文件?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发表的?
(4)分析上述材料中所提到的两次战争分别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障碍?两次战争起了什么共同作用?
2.选择题- (共14题)
5.
宋代民间流传着“苏湖热,天下足”的谬语,《宋史》也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记载,出现该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
B.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D.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 |
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
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
C.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 |
D.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
7.根据语境从方框中选择恰当的短语填空,有的需要变换形式。每个短语限用一次。
wait for, take off, in the end, thousands of, be proud of, on one's way, in need of, set off for |
8.
(题文)纪录片《百年中国》中提到“1900年,路灯开始在北京出现。灯光映照着景山前的排楼上‘弘佑天民’四个大字。而此时慈禧太后正行进在西逃的途中,只留下京师的子民们直面战争的苦难。联军成了北京城的主宰,日本兵在城里大肆搜刮财物,美利坚的军队在紫禁城里阅兵以炫耀武力,法兰西的官兵在进行马球比赛,只是坐骑换了中国的毛驴。”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2014年6月22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
A.三民主义 | B.变法图强 |
C.实业救国 | D.民主、科学 |
10.
中国有“桥的国度”之称。遍布神州大地的桥,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宛平城外的卢沟桥,这座华北第一大联拱石桥已经静静地横卧在永定河上达八百年之久,岁月的风霜在它身上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印记,值得后人品读、深思。以下事件与卢沟桥紧密相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11.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2.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13.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爱迪生发明的一系列电器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②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③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④使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
①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②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③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④使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15.
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 |
B.美国成为最大负债国 |
C.罗斯福新政推动经济发展 |
D.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
17.
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现代史上英法曾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 B.华盛顿会议 | C.雅尔塔会议 | D.慕尼黑会议 |
18.
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这场革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这里的“浪花”主要是指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B.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C.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3.单选题- (共3题)
19.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2月6日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对此,《环球时报》评析“特朗普真捅了马蜂窝,中东山雨欲来”。中东地区长期战乱和冲突不断,导致这一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国在中东的利益争夺
②巴以冲突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①大国在中东的利益争夺
②巴以冲突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选择题:(14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