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材料二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塞罗揭示了法律的什么属性?罗马法对近代欧美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材料一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材料二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塞罗揭示了法律的什么属性?罗马法对近代欧美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们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提出了什么作战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背景怎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哪里?为何作出这一选择?
(4)材料三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中的转折点又指什么?
材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们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提出了什么作战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背景怎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哪里?为何作出这一选择?
(4)材料三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中的转折点又指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解读图片信息,探究“围剿公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措施。与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相比,其突出的意义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出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解读图片信息,探究“围剿公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措施。与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相比,其突出的意义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出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二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材料一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二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单选题- (共15题)
5.
拿破仑三世形容说:德意志无非是一架拆散了的蒸汽机,散作一团。然而,这千千万万的零部件突然被一只巨手安装在一起,就爆发出冲天巨吼,震动了世界。这只“巨手”把“千千万万的零部件安装在一起”是通过
①发动王朝战争
②削弱容克贵族势力
③建立联邦制国家
④确立君主立宪制
①发动王朝战争
②削弱容克贵族势力
③建立联邦制国家
④确立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6.
杰斐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A.众议院议员的产生 | B.选民资格的确立 |
C.大法官的终身制 | D.国家权力的运行 |
7.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B.证明“弱国无外交” |
C.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
D.列强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
8.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
B.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
C.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9.
热播电视剧《东方》中,面对新中国的成立,阎锡山劝慰蒋介石说:“我们不急,急的是他***。不就是建个什么国嘛,不要太在意了。1931年他们也成立了苏维埃,几年后,都在湘江里淹死了。”苏维埃“在湘江里淹死”指的是
A.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严重损失 |
B.秋收起义失败后向井冈山地区进军 |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地区 |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 |
12.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反映了
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 |
B.孙中山已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C.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
D.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13.
结合1972—2010年中美关系趋势图,指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B.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充满曲折 |
C.70年代以后,中美合作是主流 |
D.世纪之交,中美曾断绝外交关系 |
15.
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有人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年代”是指
A.16世纪荷兰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
B.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
C.18世纪荷兰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
D.19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
16.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下列经济现象属于“商业革命”表现的有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8.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