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3)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怎样做。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3)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怎样做。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主张,说明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
材料一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主张,说明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2005年4月27日上午9时,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拜谒中山陵。
图二:2009年6月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前往南京中山陵。
图三:2010年1月2日消息,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元旦当天举行“孙中山铜像归位典礼”,马英九、“行政院长”吴敦义、“故宫”指导委员会召集人林百里和孙中山侄曾孙孙必达等人均应邀出席。
(1)图一中,国民党主席连战在拜谒中山陵时曾说:“中山先生……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理念。
(2)图二中,吴伯雄强调了“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山精神”应包含哪些方面?
(3)图三中,“国父铜像”几个大字清晰可见。那么,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图一:2005年4月27日上午9时,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拜谒中山陵。
图二:2009年6月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前往南京中山陵。
图三:2010年1月2日消息,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元旦当天举行“孙中山铜像归位典礼”,马英九、“行政院长”吴敦义、“故宫”指导委员会召集人林百里和孙中山侄曾孙孙必达等人均应邀出席。
(1)图一中,国民党主席连战在拜谒中山陵时曾说:“中山先生……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理念。
(2)图二中,吴伯雄强调了“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山精神”应包含哪些方面?
(3)图三中,“国父铜像”几个大字清晰可见。那么,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2.单选题- (共22题)
4.
在公元28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于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这不能表明当时罗马法律
A.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
C.商人艾哈迈德受到公民法的保护 |
D.通行于整个帝国范围之内 |
5.
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有众多的革命老区,这些地区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事件中,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是(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北伐战争 ③工农红军长征 ④淞沪会战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北伐战争 ③工农红军长征 ④淞沪会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7.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以下哪种对东南互保事件的评价更符合当今史学观点
A.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最终酿成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 |
B.列强在华势力空前膨胀,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C.张之洞等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势力的作用 |
D.地方势力从此不再听从中央调配 |
8.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
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
10.
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11.
“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A.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重要因素 |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快捷 |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
13.
《明宜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
14.
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 |
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
C.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
15.
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 )
A.北方民歌 | B.骚体 | C.宋词 | D.明清小说 |
18.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来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导致瓜分危机 |
B.掀起革命浪潮 |
C.推动民族觉醒 |
D.兴起实业救国 |
19.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20.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了推动革命进程,他于20世纪20年代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
A.“耕者有其田” | B.主张平等的民权 |
C.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D.节制资本 |
21.
2012年2月21日,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说:“20年前,中国还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应该说,这种发展变化与南方谈话密不可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南方谈话的核心 |
C.南方谈话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步伐 |
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23.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24.
16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
B.一场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
D.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
25.
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
B.废除了旧体制 |
C.实行“文明开化”政策 |
D.进行军事改革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