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098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3/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一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是中国)的奇迹。
观点二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观点三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发生在西方(欧美),而是发生在东亚,日本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韩国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正在紧随其后。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否支持观点一?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2)观点二中“北大西洋的胜利”包括了西欧的发展,请概括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西欧发展的主要原因。
(3)观点三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观点三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选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3)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进比较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粱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9题)

3.
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
B.分权制衡体质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4.
据“借谷票”中的信息判断,群众借出谷物是为了支援
A.北伐战争
B.反“围剿’斗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
据张君肋《史泰林(注:斯大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6.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7.
“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以下史实最能支特这一观点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B.《资政新篇》的颁布
C.洋务运动的兴起D.“西学东渐”的开始
8.
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
9.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的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志不强者智不达
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0.
“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11.
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十日谈》

3.选择题(共6题)

12.

={#blank#}1{#/blank#}.

13.已知函数f(x)=sin ,g(x)=tan(π﹣x),则(  )
14.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5 ,﹣35 ),求(1)sinα的值.(2)求式 的值

15.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5 ,﹣35 ),求(1)sinα的值.(2)求式 的值

16.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5 ,﹣35 ),求(1)sinα的值.(2)求式 的值

17.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5 ,﹣35 ),求(1)sinα的值.(2)求式 的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