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九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9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3)根据上述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其最突出的体现各是什么?
2.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现代科技“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能够直接印证这一观点的正确选项有
①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
②1895年卡尔·本茨制造了第一辆汽车
③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④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化的思想对达尔文来说,决不是新的:在他以前,这思想已被提出并应用于科学的各领域。拉马克较早就已向一种传统的观念挑战,这种观念认为,一度被创造出来、此后一直存在下去的物种具有不可改变的稳定性。拉马克想象有一种从蠕虫到人类的全面进化,并试图用获得性理论来解释这一进化过程。马由于需要迅跑而获得敏捷的腿,长颈鹿由于需要吃高处的树枝而获得长脖子,任何这类身体上的变化通过遗传过程被传下去,成为下一代的起点。
材料二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他在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尔文在遗传领域研究取得突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影响。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翻译进化论,没有直接翻译达尔文的著作,也没有翻译将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斯宾塞的《生物学原理》,而翻译了达尔文的学生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译名为《天演论》)。严复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一部阐述自然界生物进化规律的纯学术著作,而斯宾塞又把达尔文的观点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只有赫胥黎的思想见解,与他深切的危机意识和中国所处时代的特殊需要相契合,也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基本信仰相切近。
——马克锋《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却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作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
——胡适《四十自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严复翻译进化论,没有直接翻译达尔文的著作”的原因。
(2)材料二中,“庚子、辛丑大耻辱”指的是什么?《天演论》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哪些?

2.单选题(共21题)

5.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6.
他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7.
近年来,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迅速崛起。2016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及其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研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成果还入选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且位居榜首。在量子世界里,人类最早的突破是在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伏尔泰
9.
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
A.商品经济发展
B.造纸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盛行
D.印刷术的革新
10.
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
11.
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苏轼作诗善于借鉴和吸收民歌和神话,故雄奇豪放、瑰玮绚灿
B.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社会人生
C.苏轼以行书名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D.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句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12.
如果我们要通过《诗经》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最好是依据其中的()
A.《风》B.《大雅》C.《颂》D.《小雅》
13.
《西方科技十二讲》中写道:“牛顿确立的新规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顶点,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的范围。”牛顿 “新规范”确立的标志是
A.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C.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D.《论物体的电动力学》的发表
14.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15.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16.
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   )
A.专制制度B.工业经济
C.传统儒家思想D.民主制度
17.
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
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
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
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18.
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
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
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
19.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
A.主张通过改良手段实现救亡图存
B.鼓动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造
C.致力于发动中心城市的工人暴动
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20.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21.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22.
1983年12月,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亲自挥笔命名“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
23.
1843年10月,德意志的一位诗人回家看望母亲时撰写了一首长诗,节选如下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该诗的创作风格和可能批判的对象是
A.浪漫主义工业资产阶级的强大
B.浪漫主义君主专制统治的腐败
C.现实主义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
D.现实主义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24.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性、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25.
普朗克,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界领袖,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或支持或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A.成就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3.选择题(共5题)

26.下列诗句中分别包含一种植物,请填上使诗句完整。

①墙角数枝{#blank#}1{#/blank#},凌寒独自开。

②{#blank#}2{#/blank#}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blank#}3{#/blank#}少一人。

④接天{#blank#}4{#/blank#}叶无穷碧,映日{#blank#}5{#/blank#}花别样红。

27.The party is going to begin at six this evening. (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the party going to{#blank#}3{#/blank#} this evening?

28.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

29.已知 RtΔABC ,点 D 为斜边 BC 的中点, |AB|=63|AC|=6AE=12ED ,则 AEEB 等于(   )
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