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一,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政局持续动荡的原因并指出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一,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政局持续动荡的原因并指出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4题)
2.
“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教士即封建时代的法律顾问和非宗教界的法学家之间确立了分工。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由此看来,“罗马法被重新发现”的关键因素是
A.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
B.法学家等级之间重新进行了调整 |
C.国王对法学改革给予的强大支持 |
D.罗马法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
3.
“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行的仍然是“王在议会”、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即由国王会同两院组成议会,共同执掌立法权,每项议案须经上、下两院和国王认可方能生效。这说明当时英国
A.《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
B.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建立 |
C.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
D.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
4.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
5.
***指出:“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并强调“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此番言论
A.肯定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作用 |
B.奠定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
C.背景是一届人大的顺利召开 |
D.不利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
6.
《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7.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对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由此可见,他着重强调
A.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
B.意识形态和经济在未来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已经不起作用 |
C.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的关系 |
D.世界政治格局正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
8.
《元史》中载:“(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撰(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材料中所述的管理模式是
A.官营手工业 |
B.私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工厂制 |
9.
中国古代晋商普遍认可“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徽商胡仁之说:“平则人易亲,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崇尚的商业精神是
A.重义轻利 |
B.讲求信义 |
C.勤俭致富 |
D.见利忘义 |
10.
1948年10月13日天津《大公报》载,“物价一天数变,这时不买,转一下身又是另一个价。”“商人们都有这般心理,货一出门,恐怕就再买不进,为着保险,就干脆提得更高些。”材料所述现象
A.是美国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恶果 |
B.说明不法商人恶意哄抬物价 |
C.说明国统区的经济已全面崩溃 |
D.是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的结果 |
11.
《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
A.缺少集体主义精神 |
B.强调人应具有理性思维 |
C.批判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
D.讴歌城邦制的优点 |
12.
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希庇阿斯说:我们之所以是亲戚和公民,是由于自然的联系,而不是约定。物以类聚靠自然,而不靠约定。约定是强加在人们头上的暴君,强迫人去做很多违反本性的事。该观点
A.重视对自然哲学的探索 |
B.带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 |
C.关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D.论证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
13.
甲午战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是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的政治思想运动。其影响的共同之处在于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制度 |
B.全面颠覆了民族传统与守旧观念 |
C.有效促进了思想启蒙与救亡意识 |
D.深刻变革了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 |
14.
19世纪末美国知名社会活动和经济学家亨利·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他称之为“大协作”的理想社会。他的这些主张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流派的一种,即“单税社会主义”。参照此学说而诞生的是
A.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
B.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