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民主与科学并行,是社会进步的两个车轮,也是近代思想文化演进的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世界通史》
材料三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批判目标,并从理论依据、制度设计、实现途径三方面分析启蒙思想家是如何促进政治变革的?
(3)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世界通史》
材料三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批判目标,并从理论依据、制度设计、实现途径三方面分析启蒙思想家是如何促进政治变革的?
(3)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
2.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其相关主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其相关主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2.单选题- (共14题)
3.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
批次 | 留学时间 | 留学初衷 |
第一次 | 晚清的留学热潮 | ① |
第二次 |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 ② |
第三次 |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 科技救国 |
第四次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 建设国家 |
第五次 |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 ③ |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
B.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富国强兵 |
C.创业立业、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创业立业 |
4.
“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是指
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 |
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 |
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 |
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
5.
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从根本上反映出
A.文化背景的差异 |
B.民族精神的差异 |
C.时代背景的差 |
D.民主和科学发展程度的差异 |
6.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
A.上帝 |
B.罗马教皇 |
C.君主 |
D.马丁·路德 |
7.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
8.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充分,结论正确 | 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
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 | D.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 |
9.
《大众日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
C.淹池会上桌上放着一些竹简 |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
10.
“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
C.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
D.为原子能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
11.
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 |
B.新文化运动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
12.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3.
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翻译内容的变化说明( )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 |
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 |
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
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 |
14.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 D.深受伏尔泰思想的影响 |
15.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属于这一风格的画家是
A.达·芬奇 | B.拉斐尔 | C.莫奈 | D.毕加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