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汉川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71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31

1.简答题(共1题)

1.
材料一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医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
材料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1966年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年
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2002年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2003年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8年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
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2010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年
“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
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2)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问题三:民观
材料三: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3.单选题(共16题)

3.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A.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B.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C.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D.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4.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5.
在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中,为证明国王犯罪,检察官库克曾论证说:“凡受托行使保护和维持人民安宁大权者,其权力本是人民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赋予他的,一旦其利用手中权力来伤害人民,则根据该国法律应将其视为人民公敌并被处以最严厉的刑罚以警戒后人。这一法律原则——国王一旦成为暴君,必须因此而死。”这段话表明,库克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人民主权的理念
C.社会契约的学说D.天赋人权的思想
6.
2015年国务院总理***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D.社会契约
7.
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8.
近几年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他们呼吁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从唐代至明清一直作为官府文书和科举考试的正式字体是(    )
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9.
一般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深度和利用效率,却不是同步的,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A.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的利用——相对论
B.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原子能的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的利用——互联网
10.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11.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语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12.
甲午中日战争前两年,军机处章京陈炽在《庸书》中说“琉球、越南、缅甸,其亡不旋踵也;日本,变法者也,而至今存也,强且富焉;暹罗、朝鲜,欲变而末变者也,其势岌岌然如不终日。”下列属于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商战”
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自强”、“求富”
13.
1912年5月7日梁启超发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指出:“今虽新政治之始建,忙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物者既已拨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这表明梁启超当时
A.全面肯定维新变法纲领
B.接受共和体制的现实
C.反对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D.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
14.
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15.
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的旗帜下了。以***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表明
A.***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D.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
16.
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学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
A.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B.政治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C.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
17.
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蚴蚴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同一时期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18.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马拉之死》
D.《老人与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