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07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3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观察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图片材料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等拟订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该学制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法规、共计22个,明确规定,学堂教育从蒙养院开始,相继分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类似于现在的研究生教育)。1905年12月清政府谕令设立学部,序列礼部之前,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之后又建立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
材料二1872年,日本创立近代教育制度的《学制》颁布,它模仿法国式的教育制度,是日本教育西洋化的第一步,但这个开始却是以失败而告终。1886年初,《学校令》颁布,它建立起了一个以小学为基础的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直系是高等小学,到寻常中学,再到高等中学,最后到帝国大学;旁系则是高等小学到寻常师范学校,再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为了把军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意识里,1890年,天皇颁布了《教育敕语》,提出日本“国体之精华”乃忠孝二字,教育以培养忠臣孝子为出发点;以孝、友、和、信、恭、俭等十大德行,为所谓“德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敕语》被视作国家的“第二宪法”而倍受重视,它具有了超越其他敕令或法令的地位,在教育问题上既具有最高权威性,又具有不可修改性。
——《从西洋化到日本化: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不同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邹容所著《革命军》1903年由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邹容主张:驱逐住居中国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抹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做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定名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第二章《革命之原因》中详细论述了“革命必先排满”的道理,指出当时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奴隶,而汉人则是奴隶的奴隶。因此,他大声疾呼革命,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理,世界之公理,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号召人们以华盛顿为榜样,高举卢梭等人宣传的自由、民主旗帜,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中华共和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撰写《革命军》一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邹容的思想进行评价。

2.单选题(共6题)

4.
德谟斯梯尼指出,雅典五百人会议中处于多数的一般成员的表现:他们“闭着嘴、不提建议,并且很可能,他们不惯于进入举行会议的房间。”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C.公民参政活动中丧失集体意识
D.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5.
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6.
下图是1894年和1913年我国国内机制棉布占全国棉布产量的比重情况。此情况说明
A.机器棉织业成为主流
B.传统棉织业仍占主导
C.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D.政府压制近代纺织业
7.
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
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
D.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
8.
爱因斯坦曾说:“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组织劳动和产品分配这个重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产物促进人类幸福,而不至于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家应关注社会问题
B.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C.人类应关注自身的发展
D.科学源于社会实践
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到:“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下列文艺作品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
B.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C.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
D.米勒的画作《播种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