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会在哪个国家兴起呢?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河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土远离战场,未受战火波及,经济反而获得了迅猛发展……同英法苏相比,美国有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同德国相比,美国还有吸引科学家的民主制度,这使美国比任何国家有条件发展科学……还应指出美国的人力(科技人员)条件……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才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国不堪思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铜而前往美国。结果形成了世界科技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趋势...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新和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如一对学生姊妹。
材料二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代价惨重。世界历史不幸告诉我们,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现代化一旦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为了生存和自保。就必然采用现代化之道。因为现代化作为一种理性化和效率化的过程,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物力。针对这一侵略力量能做的最有效的自卫,则是以其矛攻其盾。任何想要自立的民族,只有迎头赶上。在现实版本中,这一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被缩成为工业化,进而再被简化为诸经济要素的重组,社会和政治变革也经常服务于这一经济目的。纵使今天的世界已全然不同,但这一得自历史的记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忽略。它仍在深层推动着中国人的集体行为,尤其是在其情英阶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战后世界科研的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请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加以说明。
材料一20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会在哪个国家兴起呢?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河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土远离战场,未受战火波及,经济反而获得了迅猛发展……同英法苏相比,美国有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同德国相比,美国还有吸引科学家的民主制度,这使美国比任何国家有条件发展科学……还应指出美国的人力(科技人员)条件……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才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国不堪思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铜而前往美国。结果形成了世界科技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趋势...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新和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如一对学生姊妹。
材料二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代价惨重。世界历史不幸告诉我们,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现代化一旦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为了生存和自保。就必然采用现代化之道。因为现代化作为一种理性化和效率化的过程,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物力。针对这一侵略力量能做的最有效的自卫,则是以其矛攻其盾。任何想要自立的民族,只有迎头赶上。在现实版本中,这一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被缩成为工业化,进而再被简化为诸经济要素的重组,社会和政治变革也经常服务于这一经济目的。纵使今天的世界已全然不同,但这一得自历史的记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忽略。它仍在深层推动着中国人的集体行为,尤其是在其情英阶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战后世界科研的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请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加以说明。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两幅图是毕加索的名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分别指出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天下井不太平。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两幅图是毕加索的名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分别指出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天下井不太平。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业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为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材料二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凤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变权。
9月19日(农历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连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整理
(1)材料一是基于怎样的史观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从这一视角来讲,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业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为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材料二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凤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变权。
9月19日(农历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连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整理
(1)材料一是基于怎样的史观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从这一视角来讲,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材料二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裂的争吵,但来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1)材料一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材料二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裂的争吵,但来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1)材料一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而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材料二
***在1964年前后多次谈到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评价越来越高。在1964年6月24日一次接见外宾的谈话中,***说:“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1)材料一中的秦朝人,晋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肯定秦始皇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而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材料二
***在1964年前后多次谈到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评价越来越高。在1964年6月24日一次接见外宾的谈话中,***说:“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1)材料一中的秦朝人,晋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肯定秦始皇的原因。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诞生于古代世界的两个文化高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希腊古典文化时期,三位哲人是东西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自然、社会、人文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于为政,焉用杀?子敬善而民善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取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于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材料三
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2)为了传播他们的思想,他们采取的共同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诞生于古代世界的两个文化高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希腊古典文化时期,三位哲人是东西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自然、社会、人文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于为政,焉用杀?子敬善而民善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取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于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材料三
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2)为了传播他们的思想,他们采取的共同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简答题- (共1题)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3.单选题- (共18题)
8.
有学者在论述中国19世纪年代的社会心态时曾说,当时的社会心态并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近代”。而到了“近代”中国人的心情就因此一下子大变。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燃“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当时中国
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
B.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
C.未认识到精片战争的危害 |
D.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9.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
B.践行“因信称义” |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
D.主张政教分离 |
10.
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 |
B.胡适思想方面守旧落后 |
C.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 |
D.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 |
11.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
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
C.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
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
12.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
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
C.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
D.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
13.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由此可见
A.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
B.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 |
C.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 |
D.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 |
14.
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
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
15.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
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
D.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
16.
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以下对“他电许比牛顿更伟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 |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
C.爱因斯坦找到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 |
D.爱因斯坦比牛顿更受人们尊敬 |
17.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
C.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
D.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
18.
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反映了
A.博新派利用报纸启池民众 |
B.君主立宪的思想深入人心 |
C.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
D.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 |
19.
1926年6月,***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到,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很重视城市但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所必须的力量。这反映了***
A.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
B.认为农民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C.致力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
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20.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宿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土,犹如社会革命之运动也。子欲为一劳永逸之计……”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民生主义 |
B.民权主文 |
C.民族主义 |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21.
1990年,邓小平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这说明邓小平
A.深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B.开始形成市场经济理论观点 |
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主张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22.
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这现象表明我国
A.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
B.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 |
C.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
D.文艺创作愈加多样化和大众化 |
23.
1952年,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起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曾经学自英美大学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确立 |
B.新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 |
C.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形成 |
D.美国教育体制不再适应我国国情 |
24.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
D.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济影响 |
25.
在某一历史时期,欧洲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来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情、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人物形象。具有这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文学 |
B.现实主文文学 |
C.现代主文文学 |
D.亚非拉文学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1